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朱德从未领过元帅级工资,临终遗言更是让人泪目,主席听闻悲痛欲绝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25-7-20 10:37:29     标题: 朱德从未领过元帅级工资,临终遗言更是让人泪目,主席听闻悲痛欲绝

朱德从未领过元帅级工资,临终遗言更是让人泪目,主席听闻悲痛欲绝                                                                   2025-07-19 17:12                                        

发布于:天津市
   
朱德的革命一生

1976年,朱德在北京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深感悲痛,仅留下了八个字:“朱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八个字,深刻表达了毛主席对朱德的依赖与敬重。

朱德,作为中国人民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他的革命生涯可谓艰难而又伟大。在这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朱德从未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有所高傲,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恪守党的纪律,保持纯粹的政治本色。他一生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不论是在艰难的战斗时期,还是在平稳的生活中,朱德都无时无刻不为人民谋求福祉。

在他的生活中,有许多动人心弦的瞬间。即使在面对质疑和挑战时,他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与坦然的心态,从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他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年少时的他学习成绩也并不突出,但这些都未曾阻止他投身革命、成为军人的决心。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提升自己,哪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与进步。

他并不像彭德怀那样以勇猛的刀枪赢得战场的荣耀,也不像刘伯承那般以卓越的军事指挥著称,更没有像粟裕那样在战场上纵横捭阖、获得敌将首级。然而,朱德却凭借着深厚的军事实力与坚韧的革命精神,最终成为了无人能及的开国大元帅。

朱德青年时期,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动荡状态。他从小就有着报国的理想,毅然选择投身军界。在军中,朱德屡次打赢战役,积累了不小的战功。仅仅几年的时间,他便成为了滇军的知名将领。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国内的内战不断,朱德渐渐厌倦了军阀的争斗与混乱。他深感,百姓的疾苦是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而这份困顿让他感到迷茫与无奈。

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朱德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十月革命让他意识到,旧有的军事斗争方式并不能真正实现革命目标,只有通过学习俄国的革命理论,才能为中国的革命找到新的方向。受俄国革命的启发,朱德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国内的和平与解放。

1922年,36岁的朱德放弃了人人羡慕的高官厚禄,决心投身寻求救国之道。他从云南来到上海,正值中国爆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工人运动,这让朱德对革命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在了解到这一运动是由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时,他瞬间意识到,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革命方向。于是,他立下决心要加入共产党。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朱德终于在北京得知了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在上海的消息。随即,他返回上海,在一个多月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陈独秀。然而,陈独秀拒绝了他的入党请求,告诉朱德,作为曾经的高级军官,他必须要深刻学习工人阶级的革命理念,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够加入党组织。虽然遭遇拒绝,朱德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前往国外继续研究共产主义理论,寻找更多的真理。

1922年9月,朱德登上了开往欧洲的船只,前往巴黎。到了巴黎后,他听说在欧洲的留学生中,已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且组织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住在德国柏林。于是,朱德赶往德国,终于找到了周恩来。面对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周恩来,朱德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周恩来从朱德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诚意,立刻同意了他的入党申请。两个月后,朱德在周恩来等人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此坚定了对党组织的忠诚与纪律。

在抗战期间,朱德每天都忙碌于指挥战斗,亲临前线,参与各类大小战役。即使身心疲惫,他也从未缺席过党内的任何一次组织生活。为了保持自我要求,他经常在会议中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力求做到更好。有一次,他正在前线指挥战斗,但得知党内有小组会议,他便立刻从战场上抽身,赶回会议。然而,党支部书记看到他过于劳累,未及时通知他参会,这让朱德非常生气。朱德严肃地找来党支部书记,指出:“因为我在前线打仗,就可以不参加党内小组会议吗?这种规矩哪来的?”他的严谨与自律,展现了他对党组织的深刻认同。

提到红军,怎能不提那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蒋介石的全面围堵下,红军被迫大规模撤退。当时,张国焘曾有过分裂中央的行为,朱德面临着极大的政治压力。张国焘多次要求朱德表明立场,要求与毛泽东断绝关系。然而,朱德坚决站在中央一边,他召开会议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反对中央,必须接受中央的领导。”为了安抚部队情绪,朱德还鼓励大家:“红军是一家,不能让蒋介石笑话,除非我被劈成两半,否则谁也不能断绝‘朱毛’之间的关系!”朱德的坚决立场,稳定了红军的队伍,也为后来的三大主力会师铺平了道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给予了朱德高度的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55年,新中国进行军衔制度改革,朱德被授予元帅军衔。作为开国元帅,朱德的生活和待遇有了大幅提升。然而,他并不为此感到骄傲,而是始终保持节俭和谦逊。他一再要求降低自己的薪资标准,最终将月薪从649.6元降到404.8元,始终保持自己薪资不高于毛主席和周总理。尽管这已经是那个时代相对较高的收入,朱德却从未乱花过一分钱。即便身为元帅,他依旧在家中耕种土地,过着朴素的生活。

晚年,朱德经常告诫子孙后代:“我是无产阶级,吃穿都靠公家。我没有任何遗产,最珍贵的就是屋里那张毛主席的画像,留给你们。”他的一生,以其坚定的信仰与纯粹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真正内涵。朱德去世后,积蓄的两万余元存款也如愿上交给了党组织,成为他对党和人民的一最后奉献。这一笔存款,可以看作是朱德革命生涯中的最后一笔党费。

朱德的一生,是革命与牺牲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的精神与信仰,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国发展与进步的宝贵财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