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这位快活王爷无意于皇位,他写的草书那叫一个妙,启功就是学的他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5-7-27 13:53:10
标题:
这位快活王爷无意于皇位,他写的草书那叫一个妙,启功就是学的他
这位快活王爷无意于皇位,他写的草书那叫一个妙,启功就是学的他
2025-07-26 22:43
发布于:广东省
在清朝的皇室之中,有一位皇子,他选择远离了朝堂的争斗与权谋,一头扎进了书画的世界,他便是乾隆的第十一子 —— 永瑆。他出生在圆明园的五福堂,自幼便沉浸于宫廷的文化氛围之中。
若拿他的书法与乾隆相比,那真是高出一大截还要高。他的书法可能是先受时代的影响,他对赵体书法的临习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据记载就有曾好几个书帖是他写的,然后托赵孟頫的名流入到市井之中,例如晚清最受欢迎的赵孟頫《读书乐》就是永瑆所托名的。
赵孟頫这本大字楷书字帖,笔酣墨饱,圆润劲挺,太美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个标题回望一下。永瑆生活在宫廷书画珍藏最丰富的圆明园之中,他得以赏尽天下常人无法触碰到的无数书法真迹,这也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他学书法是从赵孟頫的字开始的,先掌握了那种飘逸灵动、秀气雅致的感觉。之后又转去学文徵明,琢磨出字里那种文雅端庄、清新雅致的韵味。接着,他下功夫钻研赵孟頫的书法,把那种笔画圆润、线条流畅的特点学了个透彻。
不光如此,他还认真临摹了 “宋四家” 和颜真卿的作品,细细体会他们字里那种雄浑有力、大气磅礴的气势,从各路名家那里吸收优点。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反而继续往更源头的地方探索。他深入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还有钟繇的书法,学习他们那种古朴自然的笔法技巧。就像不断往自己的 “书法宝库” 里添砖加瓦,一点点吸收古代书法大师们的精华,慢慢为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在他的众多书体之中,属他的行书最受欢迎,流传最广,启功就是学的他的行书和楷。
启功先生对永瑆的书法推崇备至,称他为 “清代书家之首”,认为 “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
启功先生对永瑆的书法成就和综合素养(学问、态度)极为认可,甚至将其置于清代顶尖书家的首位。
但是,永瑆的书法远不止步于行楷书之间,他的草书也是同样不容小觑的,就例如他此作草书《百家姓》就堪称一绝,此作是他写于嘉庆元年九月十二日,当时《百家姓》作为一部少儿启蒙以及满清学习汉文化的基础读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作是以小草写成,与其他的大草、狂草不同,他的这幅作品更为注重端正,宛如标准的草书体,不做作、不张扬,却在规整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灵动之美。
他的字融合了多种风格,比如草书《百家姓》借鉴了王羲之、怀素的笔法,他起笔轻快、中间有力、收笔稳重,可见他既学了古代名家的优点,又加入自己的技法,让整幅作品既精致又飘逸,细节处理得很到位。
启功先生称他为 “清代书家之首”,认为 “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时人亦称赞:“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
这件书作的草法很是丰富,尤其是在继承了二王的正统笔法,如若能将它临摹通透,草书必将突飞猛进。
时人也对永瑆的书法赞不绝口:“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 这些赞誉足以见得永瑆在书法界的重要地位。
对此,您怎么看?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