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盛唐无人能对,却被宋朝一酒痴解谜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8-2 07:20:57
标题:
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盛唐无人能对,却被宋朝一酒痴解谜
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盛唐无人能对,却被宋朝一酒痴解谜
2025-08-01 10:09
发布于:天津市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一句诗,这句诗曾困扰了盛唐时期的文人墨客,无一人能对出下联。直到两百年后的宋代,才终于有人对出了下联。那么,究竟是谁对出的下联?这个人又对出了怎样的对联呢?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涌现了无数才子佳人。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人都让后人赞叹。而在这些诗人中,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独特,极富想象力,辞采奇丽。他的《梦入神山》和《黑云压城城欲摧》等诗句都至今传颂。
李贺的才华自幼显露,传说他七岁就能作诗,且名声迅速传播到京城。那时,大文学家韩愈听闻此事,决定亲自试探李贺的才华。他出题让李贺作诗,李贺毫不慌张,迅速写下了《高轩过》,这首诗令韩愈惊叹不已,纷纷称李贺为天才。
随着名气的增长,李贺的生活却并不顺利。由于他的才华过于出众,周围的嫉妒与排挤让他未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为他一生的贫困和心酸埋下了种子。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便是他对生活无奈的写照,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便是李贺对社会和时代的悲哀。
这句诗自创作之初便风靡一时,许多文人雅士纷纷以此为上联,希望能对出一个合适的下联。然而,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都没有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直到宋朝,石延年终于给出了一个令人称绝的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这句对联似乎在无意中触动了李贺的内心,或许他那一刻正深刻体会到李贺所写诗中的无奈与伤感。
为何石延年能准确对出这句下联?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答案似乎不言而喻。石延年,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士子,曾多次屡试不第,屡遭困顿和陷害。最终,他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一个不起眼的官职。虽然官职不断上升,但他始终没有实现仕途的理想,甚至在后期因上书请换皇帝,最终被贬至海州。他的仕途坎坷和李贺的遭遇颇为相似,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体会到李贺诗中那份深深的无奈与情感。
石延年在一次酒后与朋友们谈到李贺的诗时,可能因情感的共鸣,突然对出了那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也许是他在半醉半醒之间,真正感受到了李贺的心境,才得以给出如此精准的回应。这个下联的诞生,正是两百年后,心境相通的文学奇缘。
李贺的一生充满遗憾。虽然才华横溢,却因嫉妒和曲折的命运,未能顺利仕途,最终在27岁时英年早逝。然而,他的诗歌却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学习的经典。值得一提的是,李贺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近千年后的毛泽东手中,又焕发出了新的意义。1949年,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的尾声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与李贺的诗相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李贺和石延年诗中的失意与无奈,与毛泽东诗中的希望和正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心灵。
这段跨越两百年的文学传承,展现了古今诗人心境的共通与历史的深远联系。李贺的诗,虽因命运不公而带有悲伤,却也因后人的接续与理解,传递出永不消逝的文化光芒。
作者:
兰天
时间:
7 天前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