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赵匡胤留下半首诗,数百年没人续得上,朱元璋说:太简单了,我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潇雨
时间:
2025-8-10 05:57:32
标题:
赵匡胤留下半首诗,数百年没人续得上,朱元璋说:太简单了,我来
赵匡胤留下半首诗,数百年没人续得上,朱元璋说:太简单了,我来
2025-08-09 12:09
发布于:天津市
古代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几乎都出自武将之门,经过无数的战斗和征程打下了江山。这些帝王的起点往往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来自底层,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载史册。许多人走上皇位之后,逐渐显露出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对学问的渴求,尤其是朱元璋便是其中的代表。朱元璋被称为草根皇帝,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因为他平民出身,还因为他从小几乎是文盲。然而,当他登基称帝之后,整个气质发生了变化。朱元璋不再是当初那个“痞子”形象,而是逐渐变得书卷气十足,经常吟诗作对来展现自己潜藏的文化素养。至于他的文采是否过关,虽然他的臣子们总是拍手称赞,但真正的评价留给了后人。
朱元璋的文化趣事在历史上有很多,其中一则便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我们知道,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创立者,虽然出身也是武将,但其家庭背景远比朱元璋要好得多。他的家族在唐朝时期便是显赫一时的官宦之家,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赵匡胤成长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代,虽然他也投身了军旅,但文化修养一直没落下。在他年轻时,便有不少故事流传开来,讲述他如何喜爱读书,求知若渴。曾有一次,赵匡胤正带领士兵从家里搬运大箱子,一名心怀不满的官员看到后,误以为这些箱子里装的全是从不法渠道获取的财宝,于是便将这一情况向当时的皇帝柴荣举报。
柴荣对赵匡胤十分信任,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轻信谣言,反而亲自前去调查。当他远远地站在赵匡胤府邸的外面,果然看见赵匡胤指挥士兵搬运这些箱子,心中不禁生疑。于是,柴荣便上前亲自查看,当他打开箱子一看,才惊讶地发现箱内满是书籍。面对这一幕,柴荣感到非常困惑,赵匡胤见状便赶紧跪下解释:“臣自知才学浅薄,深感对皇上的恩情有愧,所以想多读些书籍,增加见识,为皇上效力。”柴荣听后,心中非常感动,眼眶也不禁湿润,从那时起他对赵匡胤的信任更加深厚。
赵匡胤最终成功登基,建立了大宋王朝。在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时常在大臣面前展示自己的文才。跟随赵匡胤打下江山的许多将领,大多是出身草莽的军人,因此赵匡胤在他们面前总是充满自信,不管他吟咏的诗歌是否高雅,下面的大臣们都乐得称赞一番。某年中秋节,赵匡胤与群臣一起赏月时,突发奇想,便朗诵起了一首即兴之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他这一首诗刚一出口,便收获了满堂的掌声与赞叹,然而赵匡胤接着想补充的下半句却突然卡住了,尴尬之情不言而喻。
就在此时,群臣中一位眼明心亮的大臣见状,急忙上前补充道:“陛下这两句诗,意境空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再也没人能接得上了。”这一番话极大地安抚了赵匡胤的尴尬,同时也为那首未完的诗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空白。这位大臣的机智,让赵匡胤的面子保住了,接下来这首诗便成为了一首“绝句”,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挑战。
而四百年后,当朱元璋当上皇帝,也开始沉迷于作诗。听闻赵匡胤的这首诗,他便好奇地表示,“这个很简单,我来补上。”于是,他随口填上了后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至于这些后两句是否与赵匡胤的诗句相得益彰,或许没有过多的评价标准,但至少可以说,这两位开国皇帝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时空,在文化上形成了某种“缘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