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我们把这场精品画展装进微信啦,一起来看! [打印本页]

作者: 123    时间: 6 天前     标题: 我们把这场精品画展装进微信啦,一起来看!

我们把这场精品画展装进微信啦,一起来看!                                                                          2025-08-09 16:16                                        

发布于:山西省
   

                                    

7月30日,“钢铁精神——鞍山工业题材绘画精品展”在钢·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画展由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鞍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鞍山市美术家协会和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市民、鞍钢职工与艺术爱好者纷纷前来观展。请随记者走进展馆,探寻钢铁之城的艺术思考与情感表达。

《大工厂记忆》 水彩 崔全顺
展馆二楼,著名画家崔全顺的水彩画《大工厂记忆》即刻攫住众人目光。这幅长4.35米、高1.8米的巨作,以明亮的黄色天空为背景,用毛细血管般密布的管道串联起色彩斑驳的鞍钢厂区,下方是向工厂涌入的人群,将这座工业地标承载的岁月沉淀与蓬勃生机尽数展现。一位头发花白的观众指着画中厂房,激动地对崔全顺说:“就是这里,这是我工作过的地方!”送走这位观众后,崔全顺难掩喜悦地对记者坦言:“这样的观众不只一个。能把钢城的历史凝聚在一幅画中,让所有鞍钢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崔全顺说,他对东北工业基地有很深的感情,他用水彩画创作记录下这些曾经的工业文明。在旧工业题材水彩画创作中,崔全顺运用符号学的概念,归纳工业文明特征,在工业文明中抽离出自然表象,不局限于材料、技法,综合表现旧工业内在的中国精神。

《光阴的故事》国画 黄洪涛
移步至一楼展区,一排以有轨电车、蒸汽机车为主题的画作占据了展区四分之一的空间。其中,中国画《光阴的故事》描绘了初雪过后,有轨电车静静停靠在红楼门前的场景。“我小时候就住在红楼里,每天听着铁轨的撞击声入睡,这是属于鞍钢工人的集体情感记忆。”该画作者、著名画家黄洪涛向记者介绍,这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四季,既寓意着季节的轮回,更暗合了时代的进步。他认为工业题材绘画不仅是对钢铁、厂房等物理元素的描绘,更是对产业工人精神、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自身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努力通过写实、抽象、象征等多种手法,将工业场景转化为具有情感与记忆的艺术表达。

《钢城脉搏》 水彩 狄傲然
水彩画《钢城脉搏》前早已围满了驻足观赏的观众,青年画家狄傲然正热情地向大家解读创作思路:“高炉底座如同人的瞳孔,象征鞍钢在俯瞰世界、对标一流;上方的管道代表着红色血脉的传承;远处环抱的城市轮廓,则暗含着‘双鞍融合’的发展愿景……”

《时光迹象》组画 水彩 都晓磊
”如何让青年人爱上工业绘画?青年画家都晓磊用作品《时光迹象》给出了答案。这个由28幅画作组成的系列,将鞍钢人习以为常的厂区场景重新解构,以明亮欢快的色彩让工业题材变得鲜活有趣。“我的爷爷、爸爸都是鞍钢职工,回想起第一次走进厂区进行绘画创作,让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我想通过反差的色彩和有趣的构图,用更多的联想空间让小朋友、年轻人爱上工业绘画。”都晓磊说。




《热血河山》组画 国画 黄洪涛

《路漫漫》国画黄洪涛

《光荣岁月》国画 黄洪涛

《岁月如歌》国画 黄洪涛

《年华》国画 黄洪涛

《钢城喻晓》油画狄傲然

《矿山欲晓(三)》水彩崔全顺

《车间记事》水彩崔全顺

《钢水·汗水》水彩 崔全顺

《通往高炉的机车》水彩崔全顺

《逝去的风景》水彩崔全顺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的灵魂在于它的精神。钢铁精神铸就了鞍山硬朗大气的城市性格,而工业绘画则为鞍钢披上了艺术的华裳,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张力。当高炉轰鸣与笔墨韵律交织,当钢铁坚韧与艺术灵动碰撞,浓重的人文气息不仅涵养着这座城市的人民,也显示出力量之美,表达着坚强意志。
记者:石运来、田世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