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雄姿入殿堂
王长柱/文
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殿堂,每一件陈设的艺术品皆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们或是民族精神的凝练,或是文化传承的缩影,抑或是时代气象的映照。在这诸多珍品之中,一幅河南画家封曙光描绘嵩山的国画长卷《中岳幽峻图》,以其雄浑的气韵与深厚的底蕴,静静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第二会议厅,成为连接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重要纽带。人民大会堂中的《中岳幽峻图》
为何是嵩山?为何这幅画能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艺术殿堂?答案藏在嵩山的文化基因与时代意义之中。作为五岳的“中枢”,嵩山自古便是中原文化的核心载体。从大禹治水在此留下足迹,到秦汉封禅彰显家国一统;从魏晋玄学在此孕育,到隋唐佛教在此兴盛,这座山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文明的集体记忆。而在当代,嵩山所象征的“中”,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它是“天地之中”的空间智慧,是“中和之道”的处世哲学,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凝聚共识的精神象征。这幅国画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恰是对这种精神的呼应:它以山水为喻,诉说着一个民族对“根”的眷恋,也彰显着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文化坐标、坚守精神家园的自信。封曙光
作品要求既要有大国风范、庄重气派,又要有时代气息和现代特色,还要融入嵩山的历史人文风情等。作品是命题创作,题目为《中岳幽峻图》,尺寸为横9米,高3.4米。时间是当年6月初完成并送到北京。小龙集团董事长陈同山在创作现场
小龙武校为封曙光寻得的画室,窗外就是嵩山。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时地观望审视远山的形貌特征,有时甚至爬到六楼顶上,找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在心中构思具体的细节。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笔又一笔,封曙光有时数小时在画架上连续工作,有时在画前沉思半天一笔不动,甚至想推翻重来。在坚持中,巨大的画面慢慢丰满起来,越来越接近完成。王银贵(右)与封曙光(左)合影
画送到北京,领导及大会堂管理局的同志们观看画作后给予《中岳幽峻图》高度评价。封曙光 《中岳幽峻图》 纸本水墨设色 340cm×900cm 2012年
终审:熊飞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