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七十岁以后,别再为“无用”自卑,这四件事做明白,晚年才能真正体面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7 天前
标题:
七十岁以后,别再为“无用”自卑,这四件事做明白,晚年才能真正体面
七十岁以后,别再为“无用”自卑,这四件事做明白,晚年才能真正体面
2025-08-19 07:06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
七旬之年,何所求?张大爷剥着瓜子,发出一声感慨:“咱都七十多了,还图啥?” 老李头笑着答道:“图个自在呗!可现在这社会,不少人觉得咱们是‘四无’人士呢!” 哄堂大笑过后,却是一份难以言说的寂寥。退休后的生活,孩子长大远去,身体日渐衰老,他们真的成了被社会遗忘的“透明人”吗? 如何在人生的暮年,活出属于自己的底气与尊严?
这“四无”一词,近来甚嚣尘上,指退休后,社会价值感、存在感、健康状况以及记忆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这真的是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让我们剥开这层表象,探究其背后的真相,是现实的困境还是心理的误区,以及如何才能让晚年生活既舒适又尊严。
一、晚年生活:人生下半场的新挑战
步入古稀之年,身体机能的衰退是客观规律。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80%,近六成老人日常生活受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的价值与存在感就此归零。 我的邻居王阿姨,退休前在单位雷厉风行,如今却在自家小院里侍弄花草,遛着心爱的宠物。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暗藏着勃勃生机。她的小院,成了邻里交流的中心,小孙女遇到难题,也第一个想到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比以往的职场会议更温暖、更接地气。
二、角色转变:从“参与者”到“旁观者”的平稳过渡
年轻时,我们奋力拼搏,追求事业的高峰。退休后,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次角色转变——从舞台中央的主角,变成幕后的观察者。有人坦然接受,将精力投入书画、养生,以及朋友间的聚会;也有人难以释怀,纠结于过去的荣誉与遗憾。
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的调研结果显示,那些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将关注点转向个人兴趣和内心世界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78岁的李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笔耕不辍,挥毫泼墨,还组织小区棋友比赛,不与年轻人争抢舞台,也不在意外界的评价,活得洒脱自在。
三、晚年生活的“四不原则”:轻松优雅地度过余生
1. 不争: 名利恩怨,放下吧!年过古稀,何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神费力?数据显示,74%的高龄老人认为减少冲突最有利于身心健康(民政部白皮书)。家家都有矛盾,与其斤斤计较,不如顺其自然,省心省力。
2. 不比: 知足常乐才是真谛。同学聚会,攀比孩子、房子、车子,到头来伤的只是自己的自尊。 “别人家的孙子会弹钢琴,我家的只会玩泥巴”,换个角度想,每家都有自己的幸福,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只会徒增烦恼。
3. 不悔: 接纳过去,珍惜当下。人生哪能十全十美?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那些曾经犯下的错误,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2025中国人口与健康蓝皮书》显示,心理释怀能力强的人群抑郁发生率明显下降。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4. 不折腾: 安全第一,安稳踏实。朋友圈里流行广场舞、旅游探险,但并非人人都适合。 确保自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考虑使用智能手环监测健康数据,新科技为安全保驾护航。北京市已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
四、安全规划与情绪管理:晚年生活的金牌组合拳
妥善管理个人财务,提高防骗意识;完善医疗保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在家中安装防滑条、防跌倒扶手等安全设施,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 积极面对生活,调整心态,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