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传奇武僧海灯法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志和    时间: 4 天前     标题: 传奇武僧海灯法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传奇武僧海灯法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5-07-11 13:55                                        发布于:天津市
   
                                    《少林寺》系列剧的播出,瞬间点燃了大众对少林寺生活的兴趣。剧中武僧们那出色的打斗场面,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更加深了人们对少林寺的好奇心。在这段时间里,前来少林寺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似乎整个世界都被少林的武术吸引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提到武僧,就不得不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传奇人物——海灯法师范无病。他的“二指禅”绝技曾经轰动一时,无数崇拜少林武功的人纷纷赶赴成都,专程前来拜见这位内外兼修的高僧。然而,这项绝技也因其独特而被一些人质疑,导致海灯法师从德高望重的高僧,一夜之间变成了骗子。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流言蜚语让他遭遇如此巨大的声誉危机呢?即便在他87岁圆寂时,少林寺竟无人前去吊唁。

海灯法师(释海灯),本名范无病,1902年8月14日出生于四川江油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小,海灯便深知父亲生活的艰辛。父亲是一名穷困潦倒的裁缝,家中贫寒,屋子破旧,周围人几乎不知家里住着一名裁缝。为了生计,父亲每天将摊位搬到村头,靠着自己一双巧手勉强养活家人。海灯的降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欢乐。遗憾的是,海灯四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而由于家境困窘,母亲的丧葬仪式也一拖再拖。直到母亲入土为安,海灯才见到母亲口中常提及的舅父。母亲常说,若海灯调皮,她就会叫舅父来教训他。这样的言辞让海灯心生敬仰,他迫切希望能学到舅父的武功。

见到舅父后的海灯,忍不住说:“舅父,您能教我武功吗?我不想再让那些恶霸欺负我们家。”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舅父笑着答应:“当然可以。”尽管家境贫寒,海灯的父亲始终没有放弃让他读书,海灯也非常聪明,从未让父亲失望。除了热爱武术,他对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入私塾后,海灯在各方面表现得几乎像现代人眼中的“优等生”。他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在父亲面前展示武术,那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父亲的掌声和笑声成了他永远的记忆。即使他年事已高,回忆起父亲依然让他感动不已。

然而,1913年社会动荡不安,恶霸、土匪、军阀层出不穷,父亲作为一个裁缝,也未能幸免。一天,他正在村路边完成最后一个单子,准备回家,常常“光顾”的恶霸又来了。父亲尽量以笑脸应对,试图让对方宽容,但恶霸头领不听任何辩解,直接将父亲推倒在地,并说:“我来是收钱的。”父亲解释道:“前几日已经交过了,请行行好,我家里还有孩子要养。”然而,恶霸没有丝毫怜悯,听到“没有钱”后,便开始痛打父亲。由于长期贫困、营养不良,父亲根本没有反抗的力量,最终被打死在路边。海灯急匆匆赶到,却只看到满身是血、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父亲。从那时起,他立下誓言要为父亲复仇。

随着舅父教授的武术只能在表面上看起来厉害,海灯决定追寻更强的武艺。他知道,只有自己变得更强,才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大师。因此,他暂时放下复仇之心,专心学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专心读书的人非常少,海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绩始终排在年级第一。最终,他考入了四川法政学校文学系,但由于经济原因放弃了入学机会,重新考入了一个可以公费学习的学校。于是,他开始了朝练武、晚读书的生活。

1920年,年仅19岁的海灯决定改名为范无病。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因暴力去世,他希望自己能够一生无病无灾,永远让父母的精神得到慰藉。毕业后,海灯通过写作维持生计,每年定期回到江油看望舅父。然而,1928年的某一天,两位少林寺的高僧出现,改变了海灯的一生。此时,少林寺因战乱被摧毁,两位身怀绝技的高僧逃难到四川。海灯得知此事后,赶往昭觉寺,恳请高僧传授武艺。虽然少林武功历来不外传,但他依然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高僧的认可,开始了漫长的武学之路。

海灯为了学习少林绝技,先是从“童子功”开始练起,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修炼,终于学会了“二指禅”。他的武艺日益精进,并开始在外面传授少林功夫。此后,他考入成都北较场军官教育团,并且最终找到了当年杀害父亲的恶霸,将其送入监狱。复仇之火得以平息,他开始真正放下仇恨,心无旁骛地投身佛门。

1937年底,海灯正式皈依佛门,法号释海灯。随着他在佛教界的声望逐渐上升,许多寺院都希望他能前来讲学。然而,在经历了众多磨难和流言后,海灯的名誉却依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无论他如何努力弘扬中国武术,始终难以摆脱“骗子”的标签。特别是在1979年,由于一部纪录片的制作,海灯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节目组想要通过海灯的“二指禅”吸引观众,但随着海灯的名声愈加响亮,关于他武艺真假和个人身份的争议也日渐增多。

晚年的海灯法师选择回到故乡江油安享晚年。然而,随着纪录片的播出,他的名誉却受到了严重打击。那些关于“造假”的指责,使得少林寺甚至没有人前去为他吊唁。尽管海灯早已看淡这些流言,但他的名誉却因此受到了长久的伤害。直至他去世,依旧有人为他辩护,揭露了他从未欺骗过任何人。

海灯法师一生致力于中国武术事业,然而却因流言蜚语和媒体的过度渲染而成为了“虚假的代表”。他原本的初心只是为了弘扬中国武术和禅宗精神,但最终却因为一些人对他的误解和恶意攻击,成了舆论的牺牲品。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名人和公众人物时,应该学会理性分析,避免随波逐流地信任流言。

“农事泯诸相,勤耕第一荣。饱温既有得,闲坐话无声。”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