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贺龙元帅会“撒豆成兵”,在他眼中哪里的兵最好?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昨天 08:43     标题: 贺龙元帅会“撒豆成兵”,在他眼中哪里的兵最好?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25-8-29 08:46 编辑

贺龙元帅会“撒豆成兵”,在他眼中哪里的兵最好?                                                                                2025-08-24 09:53                                        发布于:天津市
   
      贺龙元帅是一个具有独特才能的人,他的本事不同凡响,甚至被称为能“撒豆成兵”。他出生在湘西的一个普通农村,年少时便心怀壮志,举起了义旗。在那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他汇聚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战士,最终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队伍,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正式的军队。起初,这支队伍的规模并不大,随着时间推移,贺龙的军事才能渐渐展现出来,尤其在南昌起义时,部队的规模一度达到了2万多人。然而,由于战局复杂,贺龙带领部队南下作战时遭遇了重大失败,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他只带着十几个亲信回到了桑植。

经历了数年的艰苦奋斗,贺龙逐渐恢复了实力,他依托那片土地,重建了红二方面军。贺龙在招募队伍方面堪称一绝,无论是在筹集兵员,还是在训练部队方面,都显得尤为出色。即使面临困难和困境,他也总能迅速拉起一支强大的队伍,继续前行。

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贺龙所率领的八路军120师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在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后,他们成功地开辟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为了进一步巩固华北并发展华中,党中央决定由贺龙带领3个团从晋西北出发,向冀中地区进军,目的在于建立抗日根据地。冀中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平汉、北宁和津浦三条铁路的交汇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然而,日军却在该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基地,部署了多个师团,形势异常严峻。

1939年1月26日,贺龙率领部队抵达冀中,此时日军正准备对冀中展开第三次围攻。面对这一局面,贺龙迅速作出了部署,他决定将部队分为两路,一路负责发动群众,组织游击战,另一路则利用敌人尚未察觉的空隙,展开快速打击。贺龙巧妙地运用了敌人对战场信息的不了解,连连获得了胜利。四场战斗中,贺龙的部队成功击败了大量日军,极大鼓舞了冀中人民的抗日信心。
然而,随着贺龙声势的逐渐壮大,日军开始集结重兵,对冀中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围攻。贺龙深知敌人的计划,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他将部队分散,利用敌人的急功近求和对八路军主力的寻找,反而让敌军疲于奔命,最终未能捕捉到八路军的真实位置。日军虽然占领了几个县城,但始终未能成功突破贺龙的游击战阵。

随后,贺龙积极寻找战机,准备展开歼灭战。1939年4月,贺龙得知日军吉田大队800多人正在向冀中进军,贺龙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展开歼灭战。在这场战斗中,贺龙的部队成功地消灭了近700名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贺龙在冀中的战功赫赫,连战皆捷,使得日军开始重新评估贺龙的威胁。同时,重庆的蒋介石也对八路军的表现表示惊讶,甚至亲自发电报给朱德,表彰贺龙的勇敢和功绩。从1939年1月到7月,贺龙在冀中作战了110多次,歼敌4900余人,部队人数从最初的6300人,增加到了2.1万余人。贺龙不仅帮助冀中八路军建立了强大的抗日力量,还再次展现了他拉兵成队的神奇本领。

冀中的战斗结束后,贺龙对自己的部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冀中的兵真是好,给两个硬馒头,就能顶几天,随便在哪儿一躺,就能睡得着,打起仗来个个勇敢,力大无穷!”他的部队作战能力和顽强精神,不仅让贺龙感到骄傲,也让敌人深感威胁。
贺龙的战功和个人魅力被中共党史出版社收录在《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这本书真实地还原了贺龙以及其他元帅的战斗特色,成为了畅销书。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