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大结局!投诉鲁迅抽烟墙画当事人致歉!先生手里的烟为何掐不得?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前天 18:08
标题:
大结局!投诉鲁迅抽烟墙画当事人致歉!先生手里的烟为何掐不得?
大结局!投诉鲁迅抽烟墙画当事人致歉!先生手里的烟为何掐不得?
2025-08-30 16:00
发布于:福建省
一、投诉源起:控烟志愿者的“乌龙”举报
2025年8月,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内一面标志性的鲁迅夹烟墙画引发争议。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该画作去掉鲁迅原图的室内书房背景后,
可能引导游客在公共场合模仿吸烟
,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她以控烟志愿者身份向政务平台“浙里办”投诉,建议替换为“鲁迅握拳”形象。其核心逻辑在于:
艺术表达需承担社会责任
,避免潜在行为误导。
二、舆论漩涡:历史真实与文化符号的博弈
投诉引发两极反响:
反对者
抨击其混淆历史真实与行为引导。网友戏称“我解决不了吸烟,只好解决鲁迅”,直指逻辑错位。鲁迅长孙周令飞回应:“
铭记历史、尊重历史
”,认为投诉可“一笑了之”。
支持者
则聚焦现实问题:部分游客在墙前“陪一根”(模仿点烟)导致二手烟弥漫,儿童健康受威胁。
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强调,墙画展现的是“
生活化鲁迅
”,剥离了战士化符号,更具亲和力与历史真实,拆除则是对艺术与记忆的伤害。
三、官方定调:尊重历史与强化管理并重
面对争议,绍兴市文旅部门采取分层应对:
文化立场
:纪念馆声明“
三尊重原则
”——尊重鲁迅、历史与艺术,拒绝修改承载22年集体记忆的标志性景墙;
管理升级
:景区增设禁烟标识、配备文明引导员劝阻吸烟,优化现场控烟措施以回应公众健康关切;
教育补充
:计划通过讲座、互动装置补充历史背景,引导辩证看待鲁迅生活习惯。
四、投诉人致歉:初衷与反思
8月28日,孙女士发长文道歉,澄清初衷非针对鲁迅,而是担忧
游客模仿行为衍生公共健康风险
:“若无人墙前点烟,便不会投诉”。她坦言目睹二手烟影响儿童,方提出建议,并为“占用公共资源”致歉。舆论认为,其控烟意识可取,但
诉求路径偏差
——应规范行为,而非修改历史符号。
五、事件启示:公共文化空间的转译智慧
这场风波折射出三重张力:
历史真实 vs 现代价值观
:鲁迅吸烟是时代习惯,需在语境中理解,非以今律古;
教育职责 vs 艺术自由
:文化机构需平衡历史呈现与社会引导,避免简化叙事;
公众参与 vs 专业判断
:投诉权需理性行使,避免“为保护而净化”的过度干预。
如《人民日报》所言:“
教育本质是培养辩证思维
,非营造真空环境。”唯有在真实中培育判断力,方使文化符号焕发持久生命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