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乔国强:竹魂:君子风骨与笔墨深情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凤    时间: 2025-9-2 06:51:10     标题: 乔国强:竹魂:君子风骨与笔墨深情

乔国强:竹魂:君子风骨与笔墨深情                                                                       2025-09-02 01:14                                        

发布于:河南省
   

       竹,自古便是中华文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它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同松、梅结为“岁寒三友”,以“未出土时尚有节,及凌云处仍虚心”的品性,成为民族浩然之气与君子傲骨的象征。古有“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的箴言,今有画者笔下“雪压杆更直,凌空竹节高”的坚韧,竹之魂,早已融入文化血脉。
竹的品格,是逆境中的坚守。它不畏风霜,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即便“漫天风雪至”,依旧“神韵依旧”,沉寂中蕴藏无限生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道尽竹之贤:“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恰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写照。它不与百花争俏丽,独在深山守清寂,以“清白坦荡”的姿态,成了“万物之侠者”,更以“重节守信”的德行,为世人立起精神标杆。
竹的意趣,是生活里的清雅。“居有竹则雅,居无竹则俗”,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偏爱,道尽文人对竹的眷恋。月夜观竹影映窗,如见水墨逸心;风过听竹声瑟瑟,似闻天籁清音。儿时戏于竹林间,夜听春笋拔节,晨见新篁高耸,那份对自然之力的惊奇,成了许多人一生的情感羁绊。即便是寻常庭院,有竹相伴便“清气充庭”,若再缀以兰石,更添幽逸,让人在“静坐幽篁里”的时光中,寻得“意旷神怡,身清气爽”的自在。
竹的传承,是笔墨间的神交。画竹自古讲究“胸有成竹”,文同观竹“阴晴风雨变化,了然于胸”,落笔方能传神;郑板桥画竹“清瘦挺拔,人竹皆瘦”,将民间疾苦寄于水墨;吴昌硕以篆法入笔,让竹枝饱含金石趣情。历代画者如王维、苏轼、石涛等,皆以竹为媒,在“删繁就简”的笔墨中,传递竹的“青云意”。画竹不仅是技法的修炼——“一世兰半世竹”,一根书法用线需一生打磨;更是心性的修行,需“存君子之心,养君子之气”,方能让笔下竹枝“铁骨铮铮”,既显形,更传神。
如今,竹依旧是无数人心中的知己。它是“非花非草非木,为友为师为君”的特殊存在,能“洗尽尘埃呈碧玉”,也能“随风清韵播人间”。画竹题款时,或忆儿时竹林趣事,或抒“虚心抗风霜”的情志,笔墨落下的,不仅是竹的形影,更是画者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竹魂不灭,君子之风便永存,在岁月流转中,继续给予世人精神的鼓舞与生命的启迪。
附:乔国强国画作品



























作者简介



乔国强: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协刻字硬笔委员会主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南分院理事、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副院长、郑州溱洧书画院副院长。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丛集》《刻骨铭心·乔国强刻字集》《画余闲好•乔国强诗画集》《画语诗心•乔国强诗集》《走近吴燃•吴燃绘画艺术文集》《契合丹青》(合作)《陈天然绘画艺术研究》《绘画与中华文化》等著作。曾在《花溪》《文艺生活》《美术文献》《新玉文艺》《文学天地》《中州建设》以及《大河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百余篇。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所组织的比赛中多次入展或获奖。作品和著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河南省工程学院、吉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