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钧 泼彩山水
在一处静谧的工作室里,笔者见到了画家万钧。一袭素衣,目光沉静,他正俯身案前,笔尖轻触宣纸,墨色晕染间,山峦初显、云水萌动。工作室四壁悬挂着他的作品——青绿山水清雅氤氲,泼彩墨色奔放磅礴,仿佛能听见自然深处的呼吸。
万钧 青绿山水
作为李可染画院研究员、莫干道院书画院院长、学仁画院院长,万钧以“小青绿山水”和“淡彩泼彩”独树一帜,开创了备受瞩目的“万氏风格”。然而,比技法更引人深思的,是他画作中深沉的道家哲学内核。他说:“画山水,不仅是画景,更是画‘道’。”万钧 泼彩山水
万钧 青绿山水
他尤其注重画面中“虚”与“实”的呼应。在他的作品中,远山淡霭似有还无,近处溪流细笔勾勒,中间留白如云如雾,整体画面疏密有致、气息贯通。“道家讲‘有无相生’,留白不是空白,是气韵流动的空间,是意念往来之处。”
万钧 泼墨山水
而房屋在他的画中常隐于山坳、倚于水畔,不大却安稳,不显却和谐。“屋舍不是征服自然的标志,而是人融入自然的象征。它提醒我们:人可以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主宰。”
万钧 青绿山水
这种观念源自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万钧认为,创作时需忘掉“我执”,让笔墨随势而生。“不是我在画山,而是山借我之手显现;不是我在造景,而是景通过我而成形。”他强调,画家应当如《庄子》中所言“虚己以游世”,让艺术回归自然的本真。
万钧 青绿山水
万钧在淡彩泼彩技法上的探索,尤其体现道家“无为而为之”的智慧。泼彩看似随意挥洒,实则需对水墨特性、纸性、水量有极精微的把握。“彩泼下去,一半可控,一半天成。正如人生,刻意追求反而不得,顺应因缘却可能柳暗花明。”
万钧 青绿山水
他提到一次创作经历:原本设想画一幅秋山图,不料泼彩时青蓝料意外弥漫,竟成雨意朦胧之景。“我索性放弃原计划,顺着水迹勾勒出烟雨江南。后来这幅画反而备受好评。”在他看来,这种“偶然”恰是道家所言的“天道自然”,艺术需留有“天机”参与的余地。
万钧 泼彩山水
万钧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道文化的践行者。他常年修习道家经典,打坐静心,甚至曾在道院中闭关作画。“唯有心静,才能感知山川的气息、听清笔墨的语言。”
万钧 青绿山水
近年来,万钧在学仁画院开设“道家与绘画”课程,带领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灵感,在写生中体悟自然。“我希望年轻人不仅学技法,更要学心法。画者之‘道’,比画者之‘术’更重要。”
万钧 青绿山水
采访结束时,万钧展卷提笔,略蘸水墨,寥寥数笔,远山初现、孤舟轻泛。没有繁复的构图,没有浓艳的设色,却气象开阔、意境悠远。山初现、孤舟轻泛。没有繁复的构图,没有浓艳的设色,却气象开阔、意境悠远。
万钧 青绿山水
在万钧的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生命哲学——柔软而坚韧,谦卑而庄严,无所为而无不为。正如道家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画道之极致,或许亦不过是:自然而已。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