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律师解析:海底捞小便事件涉案者父母赔220万,为什么这么多?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7 小时前     标题: 律师解析:海底捞小便事件涉案者父母赔220万,为什么这么多?

律师解析:海底捞小便事件涉案者父母赔220万,为什么这么多?                                                          2025-09-12 20:15                                        

发布于:北京市
   

      今年3月,一则海底捞火锅店内有人“向火锅小便”的短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后,上海黄浦警方发布警情通报,对涉案的唐某(男,17岁)和吴某(男,17岁)作出了行政拘留处罚。
据悉,9月12日,该院对原告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某餐饮公司)与被告唐某、吴某及唐某父母、吴某父母名誉权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唐某、吴某有个人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很多人不解:不就是个恶作剧吗?为什么要赔这么多?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主攻方向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今天我就为大家解析一下,为什么会赔这么多。

赔偿账单怎么算?220 万并非漫天要价
很多网友觉得 220 万是 "狮子大开口",但法律上的赔偿金额从来不是拍脑袋定的。根据《民法典》第 1184 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这意味着海底捞主张的每一分赔偿都要有事实依据。
具体到这个案件,220 万的赔偿大概率由三部分构成: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企业名誉权受损的计算非常复杂。参考最高法发布的房地产经纪公司被诋毁案,法院不仅考虑直接损失,还会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侵权行为的传播范围等因素综合判定。海底捞作为全国连锁品牌,单店声誉受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也是赔偿金额较高的重要原因。
孩子闯祸,为啥父母必须买单?
有家长辩解:"孩子还小不懂事,批评教育就行了,为什么要父母赔钱?" 这就大错特错了。《民法典》第 1188 条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未成年,父母作为监护人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责任在法律上叫做 "替代责任",哪怕父母尽到了监护义务,最多只能减轻责任而不能完全免除。就像河南省高院审理的未成年人骑电车致人伤残案中,即使父母已经离婚,法院仍然判决双方共同承担 110 余万元赔偿。司法实践中,"孩子小" 从来不是免责理由,反而因为未成年人认知能力有限,法律对监护人的要求更严格。
更重要的是,法院认定监护人责任是 "完全责任" 而非 "补充责任"。这意味着无论孩子有没有个人财产,受害方都可以直接向父母索赔全部损失。只有在孩子自己有财产的情况下,才会先从孩子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仍由父母补足。
企业维权有多难?看法律如何为 "名声" 定价
可能有人觉得餐饮企业小题大做,但法律对企业名誉权的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企业名誉权保护典型案例显示,无论是自媒体发布 "黑稿",还是媒体散布不实消息,只要造成企业社会评价降低,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某饮品公司被不实报道侵权案中,法院判决传媒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就是因为不实信息导致企业经营受到负面影响。回到海底捞事件,食品安全领域的负面事件对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消费者可能因此终身拒绝光顾该品牌。这种损失需要专业机构评估,但绝非象征性赔偿就能弥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企业主张名誉权损失需要完成严格的举证:要证明侵权行为存在、损害后果发生,还要证明两者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像海底捞这样的企业,可能需要提供营业额对比数据、市场调研报告、品牌评估结论等一系列证据,才能获得法院支持。
家长必知的 3 条法律红线
这个案例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以下三条法律红线千万不能碰:
红线一:监护责任 = 无限连带责任
别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或托管机构就万事大吉。《民法典》第 1189 条规定,即使委托监护,监护人仍要承担侵权责任。洛阳那个案例中,父母离婚后孩子由父亲抚养,但母亲依然要承担赔偿责任,就是这个道理。
红线二:"道歉" 不能抵消 "赔偿"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道歉了就没事了,但法律上道歉属于赔礼道歉责任,赔偿属于财产损失责任,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就像本案中,即使涉案者公开道歉,220 万的赔偿也一分不能少。
红线三:网络时代损失会成指数级放大
在互联网传播背景下,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都被无限放大。最高法案例显示,网络侵权造成的损害具有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赔偿金额自然会更高。
律师最后提醒
220 万的赔偿金额背后,是法律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对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严格要求。作为家长,既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更要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 ——法律不会因为年龄小就降低赔偿标准,监护责任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为人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