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齐白石赠给毛主席一幅画,见面后又想要回,毛主席:上面有我名字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9-13 05:53:58     标题: 齐白石赠给毛主席一幅画,见面后又想要回,毛主席:上面有我名字

齐白石赠给毛主席一幅画,见面后又想要回,毛主席:上面有我名字                                                                    2025-09-12 16:50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初春的一个午后,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灯火通明。毛主席特意设宴款待著名画家齐白石,并邀请郭沫若作陪。宽敞的宴会厅里,红木圆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三人把酒言欢,谈笑风生。窗外杨柳吐绿,春意盎然,为这场文人雅集更添几分诗意。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齐白石此前特意精心镌刻了两方寿山石印章相赠。席间,毛主席举杯致谢:齐老,感谢您赠予的印章和那幅意境深远的《老牛图》。没想到这句话让年近九旬的白石老人面露困惑:主席,老朽只记得赠过印章,何曾作画相送?

见老人不解,毛主席便命人取来那幅装裱精美的画作。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在厅中展开画卷时,只见一棵虬劲的李树枝繁叶茂,五只灵动的鸟儿栖息枝头,树下卧着一头憨态可掬的老牛,正侧耳倾听树上的鸟鸣。整幅画笔墨酣畅,将田园野趣展现得淋漓尽致。郭沫若不禁击节赞叹:妙哉!真乃神来之笔!

然而齐白石却连连摆手:这不过是老朽平日练笔的草稿,定是包印章时不慎夹带。如此拙作,怎敢献丑?还请主席容我收回,改日另作佳品相赠。说着就要卷起画轴。毛主席见状爽朗大笑:我就偏爱这幅!您看这老牛笔墨传神,足见功力。郭沫若也打趣道:画上五只鸟,正合我'尚武'之名,该归我所有才是。毛主席立即接话:那这李树繁茂,不正是我'李德胜'的化名?三人相视大笑,其乐融融。

原来,齐白石与毛主席的渊源颇深。189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的齐白石,与毛主席是同乡。他少时家贫,以木匠为生,后得遇名师指点,终成一代宗师。抗战时期,面对日寇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地写下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示,展现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毛主席特意致信邀请齐白石参加新政协。信中谦逊有礼的言辞让老人深受感动。开国大典前,他精心篆刻毛泽东印和润之两方印章,托诗人艾青转呈。谁料阴差阳错,一幅练笔之作竟成了传世佳话。

宴席将散时,在齐白石提议下,毛主席挥毫题词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随即对出下联画圣胸中常有诗。这两句化用苏轼、陆游诗作的题词,既赞许了画作的浑然天成,又暗合三人今日雅集之趣。看着墨迹未干的题跋,齐白石狡黠一笑:既然二位大家题词,这画老朽更要好生珍藏了。原来经此一题,画作已不便索回,足见老人机智。

此后数年间,毛主席多次派人探望齐白石,关怀备至。1953年老人九十大寿时,更收到毛主席赠送的东北野山参等珍贵贺礼。感念知遇之恩,齐白石将用了半个世纪的湖南花岗岩砚台赠予主席,并创作多幅书画相赠。1957年老人病逝前,将毕生珍藏尽数捐给国家。

这段争画佳话,不仅展现了三位文化大家的深厚情谊,更折射出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关怀。正如齐白石所说:得遇明时,实乃老朽之幸。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这样的文人雅事,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9-16 04:26:59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这样的文人雅事,犹如一缕春风,温暖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