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老张可惨了,搞‘投资养老公寓’,结果钱全搭进去,养老金都没了。”
前几天,邻居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一紧。事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退休人员最怕的不是存款缩水,而是彻底没戏。这些骗局不只是骗钱,更把“养老钱”变成了“消费一场空”。
全国公安部最近特别点名通报了多个“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都是退休或临退休人员踩过的雷,这不看清楚可真危险。
三个真实典型案例,都是“养老”幌子下设的坑人局
案例一:以销售墓地返利为名骗钱
内蒙古的一家公司,打着“买墓地还能返利”的幌子,用8%-15%的高息承诺吸金。
实际情况是,很多年后的所谓“返利”连本金都还不上,最终公安共侦破此案,涉及金额高达上千万元。
案例二:养老旅游+投资保健品
某康旅公司组织“三天两晚低价游”,折扣吸人,结果旅游过程变成营销会。
业务员现场推荐所谓“高回报老年理财产品”,骗局设下后,投资款收一收却再也联系不上,对象多是60岁以上老人。
案例三:名为医养结合,实为资金盘做局
不少退休人员被吹进“高端养老院”实地参观后签约,结果服务压根不存在,消费卡打完水漂——医院养老也变成“空中楼阁”。
这些套路为什么屡屡得手?关键在“老年人的信任”+“高额回报”这组合拳
熟人推荐可信度高
往往是邻居、同学、老同事介绍,让人压根想不到是骗子搭的桥。
高额承诺迷惑人
说好的年化18%-24%回报,“稳赚不赔”“两年翻倍”,谁不动心?结果都是“太好是真的还是假的”。
“专家”背书骗得放心
讲座有“专家讲解”“政府批文”,装修精致的养老院现场参观,一切看上去都靠谱。
产品包装极具欺骗性
看似合法正规、带优惠、送礼,强行让老人步入投资陷阱。
退休人员必须记牢:这些行为千万别碰!
投资养老公寓、床位,承诺回报的,一律当心!
参加“养老旅游+投资”项目,不靠谱,极可能透支养老积蓄。
医养结合项目要核实是否真的拿到营业执照、资质,不要听“专家”一面之词。
这些钱一旦进了“空壳项目”,基本难拿回。
怎么避免踩坑?记住这几个招
不信熟人推荐,尤其涉及交钱。
拒绝高回报诱惑,年化10%以上就该警惕。
核实资质和备案,如果找不到正规信息,绝对别投。
咨询官方权威,或向社区、社保部门询问是否有备案。
养老金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是拿来冒险赌博的筹码。
公安部通报的那些骗局,让许多养老老人血本无归。我们要把“养老钱”守住,别让骗子再趁机划走这条“生命线”。
一条提醒献给所有朋友:见到“高回报”不动心,大节省小心机。生命中最稳妥的投资,就是保住自己的养老底线。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