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9-22 09:00:20
标题:
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2025-09-20 13:10
发布于:天津市
1938年,中国正经历着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到富庶的江南,一座座重要城市相继陷落。在沦陷区,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有人悲观地认为国家即将灭亡,也有人盲目乐观地期待速战速决。整个民族都笼罩在战火与迷茫之中。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毛泽东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写下了《论持久战》这篇光辉著作。他像黑夜中的灯塔,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道路。这个战略不是幻想一夜之间就能赶走侵略者,而是通过长期、艰苦的消耗战,逐步拖垮敌人,最终赢得胜利。
战争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内,日军就展现出强大的军事优势。他们凭借精良装备,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迅速推进,到次年春天已经占领了大片国土。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战略要地相继失守,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惨剧,让三十万同胞惨遭毒手。虽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等战役中取得局部胜利,但整体上仍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当时中国不仅武器装备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各派系军队难以形成合力。在这种困境下,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潮: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主张放弃抵抗;另一种是速胜论,幻想短期内就能打败日本。
毛泽东敏锐地指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取。他在《论持久战》中分析道:投降意味着亡国灭种,而速胜论则脱离实际。中国必须正视与日本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采取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的精髓在于: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长期消耗,逐步转化敌我力量对比,最终实现反败为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论持久战》采取的是阳谋策略。毛泽东毫不掩饰地将整个战略公之于众,甚至让敌人也了解我们的作战计划。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认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些都是开展持久战的天然优势。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延安进行了多次演讲,系统阐述了持久战理论。他将抗战划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虽然日本暂时占据军事优势,但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其资源不足的弱点必将暴露。这个公开的战略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也让敌人无计可施。
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见。第一阶段(1937-1938年),中国军队采取积极防御,避免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正面决战。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成功保存了有生力量。第二阶段(1938年后),日军因战线过长、补给困难,攻势明显减弱。中国军队通过游击战不断消耗敌人实力。第三阶段(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