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刻,文人忙着保留历史,而毛主席选择了坚决斗争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9-26 15:26:26
标题:
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刻,文人忙着保留历史,而毛主席选择了坚决斗争
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刻,文人忙着保留历史,而毛主席选择了坚决斗争
2025-09-26 11:08
发布于:天津市
1919年1月18日,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会议在巴黎凡尔赛宫拉开帷幕。这场标榜和平的会议,实则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当时代表中国出席的北洋政府,曾派出14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用血汗为协约国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当德国战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城欢腾一片,人们将东单北大街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纪念碑,期盼着中国能摆脱百年屈辱。
然而巴黎和会的消息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国人的希望。中国代表顾维钧据理力争,提出废除列强在华特权、撤走外国驻军、废除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却遭到列强无情拒绝。更令人愤慨的是,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竟被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这就是我们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吗?
回望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这个古老国度就陷入深重苦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换来的却是《南京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胜利掩盖不了甲午海战的惨败;戊戌六君子的热血未能唤醒沉睡的王朝;辛亥革命的枪声过后,等来的却是军阀混战的乱局。张謇等实业家苦心经营的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的挤压下举步维艰。八十年的抗争,八十年的失败,中国似乎陷入了越挣扎越沉沦的怪圈。
就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敢对中国颐指气使。历史学家统计,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了343个不平等条约,签约对象中不仅有欧美列强,甚至包括秘鲁、巴西这样的南美小国。当时年仅24岁的钱穆,在云南著书时怀着亡国不亡史的悲壮,在《国史大纲》中着重书写盛唐气象,就是希望后世子孙不忘华夏荣光。
1919年5月4日,积压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北京三千多名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走上街头。这场风暴很快席卷全国,在长沙任教的毛泽东迅速响应。他组织新民学会成员,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长沙二十多所学校集体罢课。这场运动最终演变成全民参与的爱国浪潮,连湖南督军张敬尧都被赶下台。亲身参与这场运动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只有唤醒四万万同胞,中国才有希望。
孙中山先生曾痛心指出,中国虽大却如一盘散沙。而毛泽东找到了凝聚民心的钥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27年秋收起义后,他毅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带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他推行土地革命,让贫苦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库尔班大叔的故事就是千百万翻身农民的缩影——这个给地主当了半辈子牛马的老人,在解放后不仅分到土地,还骑着毛驴要去北京感谢毛主席。
毛泽东更创造了全新的军队建设理念。三湾改编确立的党指挥枪原则,彻底改变了中国军队的性质。红军战士不再是长官的私产,而是为人民而战的光荣战士。官兵平等的制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风,让这支军队赢得了民心。1947年清风店战役中,老百姓自发为急行军的解放军送饭送水的场景,正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解放全中国的燎原之势,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当1949年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这个曾经任人宰割的古老国度,终于迎来了新生。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或许就是他留给后世最宝贵的启示。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