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刘禹锡写「沉舟侧畔千帆过」,被贬二十三年仍乐观?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9-29 11:36:59     标题: 刘禹锡写「沉舟侧畔千帆过」,被贬二十三年仍乐观?

刘禹锡写「沉舟侧畔千帆过」,被贬二十三年仍乐观?                                                                            2025-09-20 21:36                                        

发布于:广东省
   
                                    

1. 扬州酒楼的一声叹:豁达背后藏着血与泪
元和十年的扬州,深秋的冷风卷着运河水汽灌进酒楼。刚被贬谪归来的刘禹锡端起酒杯,对面的白居易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忍不住念出自己的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刘禹锡指尖一顿,随即提笔写下回应。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落纸时,白居易当场拍案:“二十三年折辱,竟磨出这样的豁达!”
可在场没人知道,写下这句诗的刘禹锡,靴底还沾着二十三年贬谪路上的泥泞。世人只当他是天生的乐天派,却忘了他也曾在暗夜里痛哭 —— 这份 “乐观”,从来不是天性,而是摔出来的生存智慧。
2. 二十三年贬谪路:从长安才子到江湖客
要懂 “沉舟” 的痛,得先从那场惊天动地的改革说起。
贞元二十一年,33 岁的刘禹锡在长安风头正劲。他跟着王叔文搞 “永贞革新”,要削藩、要反腐、要整顿吏治,把整个朝堂的既得利益者都得罪了个遍。《旧唐书・刘禹锡传》里写得明白:“叔文败,坐贬朗州司马。” 这场只持续了 146 天的改革,让他从中央官员一贬到底,成了偏远州府的闲职。
朗州(今湖南常德)的日子是真苦。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潮湿,更受不了 “言语不通,见客罕接” 的孤独。他在《谪居悼往二首》里写 “孤坐屡呵手,空堂频掩扉”,寒冬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对着空屋子呵气暖手。这时候的他,哪儿有半分乐观?
可日子总得往下过。他开始逛当地的集市,听蛮夷的歌谣,甚至把屈原的《九歌》改成了《采菱行》,学着和渔民、农夫聊天。渐渐地,诗里有了烟火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把少女的心事藏在天气里,倒有了几分通透。
元和五年,朝廷终于传来召回的消息。刘禹锡激动得连夜收拾行李,可刚回长安,就因为写了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把权贵得罪了 —— 人家觉得他在讽刺新贵,直接把他贬去了更偏远的连州(今广东连州)。
这一贬又是十年。从连州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再到和州(今安徽和县),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唐最偏僻的角落。在夔州,他听见当地的民歌,改编出了《竹枝词》;在和州,上司故意刁难,给他换了三次住处,从三间房缩到一间半,他却写出了《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人说这是自我安慰,可在《刘宾客嘉话录》里,记载着他在和州的日常:每天清晨扫院子,中午读史书,傍晚和老和尚聊天,把一间破屋住成了世外桃源。这时候的 “乐观”,已经成了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3. 反常识:他也曾绝望,只是没被打垮
很多人觉得刘禹锡天生乐观,其实他也曾有过崩溃的时刻。
元和十四年,刘禹锡的好友柳宗元病重,写信希望他能帮忙整理文集。可等刘禹锡赶到柳州时,柳宗元已经去世了。看着好友的遗书,他在《祭柳员外文》里哭道:“千哀万恨,寄此一觞”,那种天人永隔的痛苦,让他整整三个月写不出一句诗。
更戳心的是 “二十三年” 这个数。从贞元二十一年被贬,到元和十年回长安,其实是二十二年,可他偏要写 “二十三年弃置身”。后来史学家考证,这不是记错了,而是他把被贬前等待处分的那一年也算上了 —— 那漫长的等待,比贬谪本身更磨人。
但他从没被打倒。在夔州当刺史时,他看到当地百姓种稻辛苦,就推广先进的农具;在连州,他开办学堂,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也能读书。《新唐书》里说他 “在夷貊二十余年,蛮俗化之”,他不是躲在诗里逃避现实,而是在困境里活出了价值。
就像 “沉舟侧畔千帆过”,他看见的不仅是自己这只 “沉舟”,还有千帆竞发的生机;不仅是自己的苦难,还有时代的向前。这种乐观,是看清生活真相后的选择。
4. 千年后的共鸣:我们都需要 “刘郎式” 勇气
今天的我们,其实和刘禹锡很像。有人为职场失意发愁,有人为生活压力焦虑,就像被贬到朗州的刘禹锡,觉得人生走进了死胡同。
但刘禹锡的故事告诉我们:乐观从来不是 “没心没肺”,而是 “咬牙坚持”。他不是没哭过、没怨过,只是哭过之后,依然会拿起笔写诗,依然会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深夜崩溃后,第二天依然会准时上班,依然会给自己做一顿好饭 —— 这都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的现代版。
他的 “乐观” 还有个秘密:不把自己困在过去。被召回长安时,有人劝他道歉认错,他却说 “前度刘郎今又来”;晚年回到洛阳,他和白居易、裴度一起喝酒吟诗,从不提当年的委屈。就像我们面对挫折,与其纠结 “为什么是我”,不如像他一样,在困境里找件喜欢的事,把日子过成自己的诗。
5. 诗里的答案:乐观是苦难熬出来的光
回到扬州那顿酒。白居易后来问刘禹锡:“二十三年,你怎么熬过来的?”
刘禹锡没说话,只是又写了一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沉舟” 不是终点,而是停靠的港湾;“病树” 不是绝境,而是扎根的土壤。他的乐观,是在朗州的冷夜里熬出来的,是在连州的酷暑里晒出来的,是在二十三年的风雨里磨出来的。
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刘禹锡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 —— 所谓乐观,从来不是天生的幸运,而是熬过苦难后,依然愿意相信明天的勇气。
如果是你,被贬二十三年,还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你心中最能代表豁达的诗句又是哪一句?觉得刘禹锡的故事戳中你的,不妨点个关注,下次咱们聊聊他那些藏着人生智慧的《竹枝词》。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