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长征时期,四渡赤水为何被称为军事奇迹?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3 天前
标题:
长征时期,四渡赤水为何被称为军事奇迹?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长征时期,四渡赤水为何被称为军事奇迹?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2025-10-01 15:59
发布于:天津市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当红军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后,一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在此召开——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周恩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体系,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红军展开了被后世誉为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战役。这场战役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让我们从战略角度来深入分析其精妙之处。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交界地区实施的一次精彩绝伦的运动战。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红军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在赤水河两岸来回穿插,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有趣的是,红军选择的行军路线与72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路线惊人相似。但历史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当年石达开的数万精锐在此全军覆没,而红军却以不足3万的兵力成功突围。
这场胜利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红军将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外,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蒋介石政府虽然打着剿共的旗号,实则暗藏削弱地方军阀势力的用心。这种一石二鸟的策略,使得地方军阀在作战时首鼠两端:既要防范红军,又要提防中央军借机吞并自己的地盘。
具体来看,当红军在西南地区活动时,川黔等地军阀往往只派部分兵力参与围剿,保留主力以防中央军偷袭。一旦红军离开其防区,这些军阀就会立即停止追击,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这种微妙的博弈关系,为红军创造了难得的战略空间。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林立。参与围剿的部队包括蒋系中央军、川军、桂军、黔军、滇军、湘军等多个派系,彼此间矛盾重重。以刘湘为首的川系和何键为首的湘系各自为政,桂系和黔系联合抗蒋,滇系则与蒋系若即若离。这种复杂的派系关系严重影响了指挥效率和作战协同,这一点在后来的孟良崮战役等战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渡赤水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卓越的军事智慧,更彰显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克敌制胜。历史证明,一支拥有坚定信仰的军队,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所向披靡!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