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有个难写的词牌,千年来都鲜有佳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09:25: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诗蕊 于 2025-10-7 09:26 编辑

历史上有个难写的词牌,千年来都鲜有佳作            

2025-10-06 11:58                                        

发布于:山东省
   
“词”作为与“诗”齐名的文学体裁,深得历代文人青睐。
唐朝文人喜欢写诗,宋朝文人喜欢写词,看似同等高度的两种文学体裁,实际写起来的难度相差很大。
由于有词牌名的限制,写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内容,还要注意格式和韵律,那种格律都比较特殊的词尤为难写……

最难词牌——忆秦娥比起写词,写诗的难度要低很多,不需要什么文化底蕴也能写。
因此也诞生了一种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只要韵律对,只要顺口就行的诗——打油诗。
由于“打油诗”这个类别的存在,所以每个人都能尝试着写诗,但是写词可没有“打油词”。

每首词都有对应的“词牌名”,而词牌名又规定了这首词应该是几个字一逗号,几个字一句号,除此之外,这首词的韵律也是由词牌决定的。
有的词牌甚至还对词的内容有要求,就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难填词”的词牌——忆秦娥。

《忆秦娥》之所以叫《忆秦娥》,是因为第一首这样的词就叫作《忆秦娥》。
虽然听起来像是在扯淡,但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历史上第一首名为《忆秦娥》的词,是《忆秦娥》这个词牌的“正体”,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的话,以后的《忆秦娥》都得这么写。

而第一首《忆秦娥》的作者也很有名,他就是唐朝的“诗仙”李白。
李白那首词名为《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主要就是借“秦娥”的故事,写出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心情。
虽然这首词讲的是“男欢女爱”这种不太高雅的事,但古人依然对这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白还有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与这首《菩萨蛮》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要想了解“忆秦娥”,首先得了解“秦娥”是谁,虽然后世填词时不一定会再用到这个典故,但多了解一些背景也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

为何要“忆”秦娥,名为弄玉,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小女儿。
弄玉出生的那天,正好有人给秦穆公送来了一块璞石,秦穆公命人将其切开后,在里面发现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碧绿玉石。
弄玉满一周岁时,秦穆公带着她抓周,还不懂事的弄玉仅凭着本能盯上了这块玉石,抱着不撒手。

于是秦穆公便将这块玉石送给了她,并为她起名为“弄玉”。
时光荏苒,十几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弄玉也出落成了一个“姿容绝世”的美女。
弄玉不光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聪明,学什么都学得很快,尤其是在学习吹笙时,弄玉更是一点就通。

因此,弄玉很快便成为了吹笙的高手,天下已经没有人能当她的老师了。
既然女儿在吹笙方面如此有天赋,秦穆公也不能干看着什么都不做。
为了让女儿有一把“趁手的兵刃”,秦穆公找来能工巧匠,将伴随弄玉长大的那块玉石,雕刻成了一支笙。

一般的笙都是用竹子做的,但是这支笙是用玉石做的,因此吹起来的声音也会有些不同,演奏者需要调整和适应这支玉笙。
不过弄玉就像天生认识这支笙一样,一上来就吹得非常好,那声音就如同凤凰鸣叫一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秦穆公非常喜欢这个女儿,为了让她能好好练习吹笙,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凤楼,凤楼前还有一座高台,名曰凤台。
又过了几年之后,弄玉十五岁了,是时候该找个夫婿了。
秦穆公并不打算将弄玉嫁出去,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给女儿找上门女婿。

不过,秦穆公家的上门女婿也不好当,长得好看是最基础的,弄玉还要求男方要有“才艺”,因为她非常擅长吹笙,因此她想要自己的夫婿也擅长吹笙,这样他们夫妻二人就能配合吹奏。弄玉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完成。

那时候不比后来,当时的男子不是当官就是参军,再不济也是去种地,很少有机会学习吹笙,更别说要吹得好了。
秦穆公遍访天下,居然连一个符合要求的也没找到。
后来有一天,弄玉在凤楼上休息时,突然心有所动,于是她让身边的侍女焚香一炷,自己则取出玉笙开始吹奏。

弄玉吹奏之时,仿佛有另一个人在远处应和,那人的声音好似远在天边,但是又清晰入耳,仿佛神灵一般。
当天晚上,弄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人,自称“太华山之主”,这人告诉弄玉,他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专门为了与弄玉成婚来的。

等弄玉梦醒之后,马上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又马上派人前往太华山寻找这位“太华山之主”。
等秦穆公的人到了之后,果然发现了一个异人,此人各方面都很符合弄玉的要求,但只有一点,此人名叫“萧史”,非常擅长吹箫,并不擅长吹笙。

不过等萧史与弄玉合奏之后,发现笙与萧的适配性也不错,甚至比两支笙还要合适。于是两人喜结良缘,开心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突然有一天,萧史觉醒了前世记忆,成为了“太华山之主”,他召来自己坐骑赤龙,又为弄玉准备了紫凤,两人就这么飞到天上去了……

有个成语叫“乘龙快婿”,说的就是骑着赤龙的萧史。
弄玉飞走之前,连一句招呼也没打,秦穆公得知此消息时,弄玉早已经连影都找不到了。
后来秦穆公又派人去太华山找人,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最终秦穆公也只能当弄玉已经死了,在太华山上为其盖了一座祠堂……

满分答卷由于秦娥弄玉的故事本来就是个比较“悲”的故事,因此李白在写第一首《忆秦娥》时,写的也是一首比较悲情的词。
后来的词人在使用《忆秦娥》这一词牌的时候,也大多是在讲述悲伤之事,比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忆秦娥·临高阁》,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忆秦娥·山重叠》。

不过,毛主席在1935年写成的《忆秦娥·娄山关》,一改《忆秦娥》的悲伤氛围,写了一首气势如虹,荡气回肠的雄壮之词。
毛主席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里,我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就在不久之前,红军穿过娄山关,一渡赤水,跨过了长江,但是前进路线遇到了阻碍,毛主席大手一挥,决定直接返回,开始二渡赤水。
二渡赤水后,还需要再过娄山关,但现在的娄山关已经到了敌人手里,因此能不能打下娄山关至关重要。

在红军猛烈的进攻下,负责守卫娄山关的黔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在傍晚时分撤出了娄山关。
随后红军马上进攻,直接接管了娄山关,让后续的大部队按照计划顺利通过了这里。
拿下娄山关的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而且意义深远,毛主席知道后非常非常高兴,然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5 04:00 , Processed in 0.0079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