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46年,解放军神枪手被敌人诱出战壕,一时间十几个射手瞄准了他大小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5 天前     标题: 1946年,解放军神枪手被敌人诱出战壕,一时间十几个射手瞄准了他大小

1946年,解放军神枪手被敌人诱出战壕,一时间十几个射手瞄准了他大小                                                           2025-10-09 18:06                                        

发布于:福建省
   
                                

文|避寒
编辑|避寒
一顶军帽被子弹打飞的瞬间,魏来国知道自己暴露了,十几支枪口同时对准一个人,这局面搁谁身上都得出冷汗。
可战场上没有重来的机会,125发子弹,110条人命,在1946年6月的兰格庄,不是宣传,是活生生的现实。
我想说的是,神枪手从来不是天生的,会射击和会在战场上射击,完全是两码事。

坟地里的杀局
1946年6月的胶东,空气里全是火药味。
国民党第54军从青岛上岸,美式装备,两个团的兵力,沿着胶济铁路一路推进,目标很明确,南泉车站

魏来国接到命令的时候,他手里只有一支三八大盖,125发子弹。他是排长,21岁,要带着一个排守住兰格庄
算算比例就知道这仗有多悬,一个连对两个团。
魏来国选的阵地是片坟地,你可能觉得这地方不吉利。错了,战场上没有吉利不吉利,只有能不能活命
坟头高,能挡子弹;土堆多,便于隐蔽;视野开阔,三百米内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清晨5点,敌人开始进攻。
魏来国把枪表尺定在三百米,这个距离正好,太近了容易暴露,太远了打不准。他趴在一个坟头后面,枪管架在土堆上,眼睛贴着准星。

第一个倒下的是个指挥官,挥着小旗子,站得笔直,一枪,倒了。
第二个是机枪手,刚架起机枪,还没来得及扫射,又一枪,哑火了。
班长潘云亭蹲在他旁边,抓了一把石子,魏来国打倒一个,他就放一颗石子。这不是闲的没事干,这是数战果,部队有规定,每发子弹都要有交代。
敌人懵了。
他们看不见人,只听见枪响,一冲锋就倒下一片,四十多个人就这么没了,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摸到
进攻停了,敌人开始轰炸,迫击炮,重机枪,火力压制,土被炸得满天飞,坟头被削平了好几个。

魏来国和战友们缩在壕沟里,等。
战场上最要命的不是子弹,是沉不住气,新兵容易慌,慌了就想跑,一跑就是活靶子。魏来国趴在那儿,数炮弹的间隔,三秒,两秒,一秒,炮火延伸了,敌人要冲锋了
他翻身出坑,枪口对准两百米外的人影。
又是一轮精准射击,敌人这次学聪明了,派了督战队,后面架着机枪,逼着往前冲。可没用,魏来国打的不是乱枪,他专挑指挥官、机枪手、扛炮的,这些人一倒,队伍就散了。

五次进攻,五次击退。
天黑的时候,敌人撤了,魏来国从坟头后站起来,枪管烫得能煎鸡蛋,潘云亭数了数石子,110颗

帽子救命
敌人不傻。
连续几次进攻都碰到同一个硬钉子,他们意识到对面有个厉害角色。情报很快传上去,国民党军官开会,专门研究怎么对付这个神枪手。
答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各部队抽调射击能手,十几个人,都是打靶打出来的尖子,给他们配上好枪,专门盯着魏来国的阵地,这招叫"围猎"。
第二天战斗一打响,魏来国就感觉不对劲了。
以前敌人的子弹是乱飞,打哪儿算哪儿,今天不一样,子弹都往他这个方向来,而且打得准,几次都是擦着头皮过去的。
魏来国懂了,对面来高手了
他换了个位置,刚趴下,一颗子弹就打在刚才的土堆上,又换,又是一枪,这是被盯上了
最危险的时刻来了。
魏来国刚抬头瞄准,"啪"一声,帽子被打飞了,他脑袋一缩,冷汗瞬间就下来了,差一寸,脑袋就开花了。

战友们看见了,想过来掩护,魏来国摆手,让他们别动。他脑子飞快地转,对面十几个人盯着自己,硬拼肯定完蛋,得想办法
他突然有了主意。
"把帽子都摘下来!"他压低声音喊。
战友们愣了,摘帽子?打仗摘什么帽子?
"挂在玉米秆上,枪捅条上,都行,多弄几个假目标"。魏来国一边说一边动手,几十顶帽子插在阵地各处,远远看去,像是好多人在守。
敌人上当了。
他们看见那些"脑袋",开始集火射击,子弹打得玉米秆噼里啪啦响,帽子被打得飞来飞去,趁这工夫,魏来国挪到了另一个位置。

他不着急开枪,先观察,找那些射击节奏稳的人,真正的射手和普通士兵不一样,枪响的间隔是固定的——瞄准、击发、拉栓、再瞄准。
找到了。
三百米外,一个土堆后面,有个人射击的频率特别规律,魏来国屏住呼吸,等他下一次露头
等了十秒钟,对方枪口抬起来了。
就是现在。
魏来国扣动扳机,枪响,对方倒下。
接下来就是猎人和猎物的游戏了。魏来国不停地换位置,每次开枪就换地方,敌人的神枪手一个接一个被点掉,他们想围猎魏来国,结果自己成了猎物。

战友们后来说,那天魏来国像幽灵一样,敌人根本抓不住他的位置,每次枪响,必有人倒
天黑了,统计战果,125发子弹,110个敌人,平均下来,1.14发子弹一条命

河里的子弹
你可能好奇,魏来国怎么练出这枪法的?
答案可能让你失望,没有天赋,也没有秘诀,就是把子弹看得比命重

1942年,16岁的魏来国刚参军,部队给了他两发子弹,就两发,你没看错,新兵就这待遇
过河的时候,魏来国手一滑,一颗子弹掉水里了。
他疯了一样跳进河里摸,战友们喊他上来,河水那么急,根本找不到。魏来国不听,摸了两个小时,手脚都泡肿了,脸冻得发紫。
最后还是没找到。
那天晚上,魏来国抱着枪哭了,不是矫情,是真心疼,两发子弹变一发,打鬼子的机会就少了一半。
有次战斗,魏来国追着一个敌人打,五十米,连开两枪,都没打中,眼睁睁看着对方跑了。他气得咬牙,当场发誓,一定要练好枪法

部队有个规定,打靶打得准,才能多领子弹。魏来国练得最狠,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举枪练臂力,一举就是半小时,胳膊抖得像筛子。
有枪的时候练瞄准,没枪的时候就练举姿势,战友们打牌抽烟,他趴在地上练卧姿
1944年到1945年,魏来国被送去参加射击训练班,没什么文化的他,硬是把射击理论啃下来了。什么风偏修正,什么弹道计算,什么运动目标提前量,别人学一遍,他学十遍。
教官说,魏来国有个习惯,每次射击前,他都要用手摸摸风向,眯着眼睛看看光线,他把射击当成和子弹的对话

1946年南泉阻击战之后,魏来国被授予"山东射击英雄",消息传到家乡,老乡们出门都说,我是魏来国那个村的

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拿了英雄称号,魏来国没飘。
他想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神枪手能打110个敌人,一百个神枪手能打多少?这账好算,可这人怎么培养?

当上连长之后,魏来国干了件事,组建神枪手培训班
他挑了9个人,都是底子不错的,每天天不亮开始练,天黑了还在练。别的连队休息,他们的连队在打靶,别的连队吃饭,他们先练完再吃。
魏来国自己示范,卧姿、跪姿、立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手肘的角度差一寸,弹着点就差一尺。他让战士们互相纠正,谁的姿势不对,立刻指出来。
十几天之后,成绩出来了,两个人三枪28环以上,六个人三枪26环以上,27个人三枪20环以上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四连,都是射手。
1947年4月,白马关阻击战。

魏来国的四连要守9个山头,对面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第十一师,兵力对比?60比1。
常规打法肯定守不住,魏来国用的还是老办法,神枪压制
他把连队分散到各个山头,每个阵地都留下神枪手,敌人一露头,就有人盯着打。指挥官、机枪手、炮手,这些关键目标根本活不过三秒。
魏来国自己守一个山头,用一支步枪封锁一条小路,通讯员于守业蹲在旁边数,魏来国一口气打死58个
敌人疯了,他们动用炮兵,轰了一整天,山头都被削平了,四连还在,连续七次进攻,七次被打退
战斗结束,四连歼敌500多人,魏来国个人打死92个

这一仗打完,华东野战军给四连授了称号"白马关战斗模范连"。
1948年3月,魏来国被授予"华东射击英雄"和"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他手下培养出来的神枪手,撒到各个部队,又带出了更多的神枪手
有人问过魏来国,你怎么打得那么准?
他想了想,说了句大实话:"哪有什么天生的本领,战场不是靶场,枪法再好,不敢抬头也白搭。"
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子弹在头顶飞,你敢不敢露头瞄准?炮弹在身边炸,你能不能稳住手?这些东西,不上战场,永远练不出来。

魏来国在1946年6月的兰格庄,用125发子弹告诉所有人,神枪手不是靠运气,是靠每一颗子弹的积累,每一次生死之间的冷静
当那顶军帽被打飞的时候,他没有趴下不动,而是想办法破局,这才是真正的射击英雄,不是枪法多准,而是脑子够快
参考资料:
《"子弹长着眼睛"的神枪手——华东野战军射击英雄魏来国》,威海新闻网,2023年11月22日
《一三五粒子弹打倒一百多敌人——神枪手魏来国》,记者曲中奕,《大众日报》,1946年10月8日
魏来国人物档案,百度百科(基于官方历史资料整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