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黎雄才:丹青铸史 [打印本页]

作者: 123    时间: 昨天 13:35     标题: 黎雄才:丹青铸史

黎雄才:丹青铸史                                    2025-10-13 00:00                                        

发布于:广东省
   

                                    

黎雄才(1910.5.15-2001.12.19)

黎雄才绘画艺术略论
●王贵忱
著名国画家黎雄才先生以笔墨精妙、风格清新的山水画,见称于海内外已五十余年。已故容庚先生撰有《黎雄才小传》二千言,记其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甚详,称之谓“擅长山水,并及花鸟,能合新旧两派而镕冶之。早年在岭南之作,多以山林秋色、烟云雨景为题材,显示幽静雅洁风格,爱好自然情趣。西北旅行后,作风一变而为气势恢廓沉雄朴茂,以巨幅见长”。
又引前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冯国瑞氏送雄才先生归端州所作《岭南画派歌》,盛赞其艺事云:“岭南泱泱革新功,气倾百代凿洪濛。其于艺事依然同,挟东西洋求会通。近者高(剑父)陈(树人)两野翁,崇岗奇兽万夫雄;一笔十丈木棉红,飒然欲归南北宗。雄才晚起‘春睡’从,入室韩幹森玉骢;寝馈鼎湖深山中,片云几度扶桑东。山水障子绝壑松,倚视马夏破壁龙;写真微妙技弥工,云瀑丹青郁葱茏。会心天趣通草虫,鸣玉琅玕闻夜篷。蜚声海外惊碧瞳,嘹亮寂涧听清钟。入蜀度陇漫游踪,万里双车随屐筇;打包敦煌美术宫,天山天池风雪冲。随形赋物探邃穷,积稿盈尺何雍容。燕支番女意态浓,瓜州唐窟颐貌丰。读来殊俗不厌重,仿佛霞客游记中。红楼据案走奚僮,漫卷缣轴摩碧穹;关河飞越意未慵,梦入罗浮自惺忪;天涯咫尺千万峰,河山脚底蓝本供;随意剪刀割吴淞,万态驱遣皆汝佣。轮困肝胆气如虹,放怀八表撞洪镛;唐宋欧亚力折衷,峻立今时之高崇。此责勖汝任以躬,堂堂正正振华风。我拟重九攀乔嵩,坚约南高峰顶逢。行矣,长歌歌未终。”(录自《颂斋书画小记》稿本)
此为冯氏1944年所作,歌辞一韵到底,读之气壮。其时对黎氏绘画已称美如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所以早年在绘画上已斐然有成,与他自少时就刻苦好学,得承名师指授是分不开的。雄才先生是广东肇庆人,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幼时家贫,其父黎廷俊先生善绘画,精于摹拓金石碑版,以裱画拓墨维持家庭生活,故画家在其幼年得见习书法图画。
年十三,就读肇庆中学。学校教师陈鉴(寿泉)先生原为名画家居廉入室弟子,擅长国画,精通画理,专攻花鸟见闻于粤中。师生气味相投,课余间授以国画基本功知识,雄才先生得画学启蒙,画乃益进,在乡里已有画名。
十六岁时,适逢高仑(剑父)先生游鼎湖途经肇庆,见所摹清代花鸟十二屏巨幅,即承激赏收为门下。此为1926年间事。后一年,经剑父先生召至广州,住春睡画院深造,生活费用由高氏补助。此后数年间,尝学习素描,并致力临摹历代山水花鸟名作。以学业优异,于1932年由春睡画院资助东渡日本攻读日本画科。1935年学成归国后,相继在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及重庆国立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任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教授。197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兰州文庙

24cm×33cm

纸本设色

20世纪40年代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雄才先生在继承传统画学基础上刻意创新,广采博取,多所师法;重视深入生活,以摄取造化精蕴为指归,形成画格清新,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风格。收入此集中的106件画幅,是精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有独具风貌的山水画,也有墨彩纷华的花鸟诸作;从“丈二匹”皇皇巨制,到匠心妙运的长卷,以至斗方、册页、写生小品等画件,内容丰实多彩,从中可见雄才先生绘画风格演变发展的由来,反映出黎先生六十年艺术实践的丰硕成果。其中如1931年所作《寒汀图》,意象萧疏,笔法清隽洗练而景物生动,给人以志趣清远的感受,是为早年写花鸟得意之作。其后,此类题材作品益为精致美妙,但不多作,盖近几十年间致力于山水画创作,花卉草虫画名遂为所掩。

潇湘夜雨图

45cm×65cm

纸本设色

1932年

高要黎雄才艺术馆藏

画家青年时代的山水画,即以章法谨严、笔墨灵秀著称于国内外。1932年所作《潇湘夜雨》图,获得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两画,分别参加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和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展出,颇得时论好评。《珠江帆影》在展出期间,即为德国博物馆出重价购藏。原作《潇湘夜雨》护持五十年,完好无损,今已收入画集中。此画写的并非“潇湘夜读”之类传统题材,而是刻意描绘当代水上人家在风雨归途中,于竹林近处停歇时的景物。写落帆桅杆耸立,极尽写实能事,状风雨断竹杂陈,非现场写生无由致此。整幅画面含有雨意,表现出水上劳动人民在停泊间犹无片刻闲暇的感人情状。此图取材超颖,又贴切潇湘夜雨命题,堪称画家这一时期的佳构妙制。

森林

144cm×76cm

纸本设色

1953年

高要黎雄才艺术馆藏

在日本留学时期所作《风雨归舟》和《猿桥春雨》等画,以及回国后于1937年创作的设色春、夏、秋、冬风景四屏,显然有着日本画影响而能面目自出,构图清煦明净,画笔秀朗脱尘,学而善变,皆为崭露才艺之作。及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一九四一年经韶关取道桂林入川,而后转走西安、兰州、张掖、酒泉、敦煌,再入新疆、内蒙古诸地,沿途采风写生,饱览山川之胜,探古代艺术宝藏,绘画风格为之一变,以气蕴清遒雄健见胜。

黄河三门峡工地

39cm×263cm

纸本设色

1958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近三十余年,画家又复多次游历大江南北写生,山河锦秀之美和建设新貌,促使其艺术风格再为之一变,创作题材更为广泛,笔墨益趋苍健华实。1954年创作《武汉防汛图卷》,高30.4厘米,长2788厘米,今藏中国美术馆。此画以精彩的笔墨记录了人民群众与洪水搏斗,改造大自然的雄伟场面。这是在写生画稿基础上创作出来,高度概括出抗洪工地各个重要部位,画面剪裁布局适当,刻画精妙入微,宏观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绵延数百里抗洪工地全貌,局势博大,首尾贯通,有一气呵成之妙。此巨作尝博得美术界好评,已故著名国画家于非闇、徐燕孙先生著文彰之,有武汉抗洪史诗之誉,被视为开国后优秀画作之一。近如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黎雄才山水画谱》,是他惨淡经营的山水组合画稿巨迹,析之独立成幅,合之并美,既可作学山水画的范本,又可作欣赏研究画册。顾其山水画造诣精湛,实源于不断追求变法结果,然其著墨清新意蕴依然联续相承,盖于不变中求变,晚近画品以强调神韵著称。

万古长青

134cm×321cm

纸本设色

1991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为人们赞誉的“黎家山水”通常是指雄才先生的意境清华,特别是形象美、色彩美见胜的青绿山水画。其青绿山水,皆从写生中提取素材,既写实,又写意,展卷读来易于接受,境界旷达美秀,深得雅俗共济妙致。画集中所收《黄山始信峰》《烟寺晚钟》《黄河之水天上来》和1960年的作品《云霭春深》等画幅,写出峰峦竞秀、烟云氤氲之美,山水树石颖脱而无一雷同,气势清旷绝俗,表现出画家写实写意的高超艺术才华。再如《黄山云海》图,画面气象雄伟郁茂,山石层次丰富,瞩目咫尺千里,写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是其山水画意蕴清华的典型之作。究其挥写青绿山水,一变往昔平铺着色法,综汇历代设色长处,运以自家敷彩巧思妙意,石青石绿干湿并用,层次加染,色调效果突出而有节奏感,大自然节候变化奇观随其渲染毕现。这是他使用传统色彩的独到之处。与《黄山云海》基调不同的是《嘉陵江畔之盘溪》一画。重庆盘溪,原是雄才先生旧游之地。1980年旧地重游,兴致弥高,发愿写出盘溪景色之美,要亦寄意之作。此画基调明净清幽而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觉,读来却静穆美秀,饶有韵致。此其善用明暗衬托手法,效果突出,使画面呈现出清明平和景象故也。统观他的青绿纷披的山水画,设色浓淡相宜,色调重而不滞,淡而不薄,浑托留白空间,绘画出云山树石于静中见动,无奇中见奇,深得虚实相生之旨。近二十年中,以作水墨山水为多,用笔苍厚雄健,与设色山水异曲同工,各臻其妙,造诣与时精进,晚近画笔益见朴厚风华,诚所谓“诗到老来工律细”者。

黄洋界

147cm×372cm

纸本设色

1965年

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画,尤以巨幅著称,写松最享盛名。七十年代中,为宾馆所作的《西樵雨后》《庐山朝霭》两幅“丈二匹”巨画,气势磅礴浑厚,调子柔和秀美。“丈二匹”原是画坊形容大型画件之谓,黎氏所作大画如《迎客松》,高4米,宽达12米,他写来不打画稿,直接装裱宣纸上墙,趋高就低便随意皴擦渲染。据其体验谈,这样写大画,可远视眼底一望收,易于格局取势和整理润饰,便于掌握画面的整体感。然非胸有丘壑,技术娴熟者难能如此。其写松特出古今,独树艺坛一帜。1956年所画《苍松》图,独写老干一节,针叶疏朗,生机勃发,画题不称其巨,而以松实表托出树本壮伟之势,兼显苍松不老本色。昔见所写《松林图》,画幅较小,气象博大,松林荣生地带,望之辽阔无际;近景新枝枯干交织而意气繁茂,林木高低起伏密集丛生,千姿百态,蕴含新陈代谢之大自然规律,写尽松涛林海之势。又如1979年水墨《青松白沙》图,整幅画以山水白沙衬托出远景,写松则是画家着意经营所在,用渴笔焦墨抒写株根针叶,盘节虬枝参错奇出,笔法生辣劲健,意态高华,极尽苍松生机意趣,是老画师杰出近作。

珠江长卷·卷一(局部)

36.5cm×2190.5cm

纸本设色

1995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黎雄才先生以他的艺术独创性和刻苦探索精神,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影响深远。据他估计,先后已创作了大小画幅不下三四千件,写生画稿逾万幅。数十年来,他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近几年中又先后数次出国访问和开个人画展;其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获得很高评价,丹青铸史之功,久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画家已年过古稀,犹不辞劳累,数度辗转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旅游写生,决意在近年为三大河流图写三幅长卷,惜终未能如愿。至其逝世,仅完成《珠江长卷》之一半,长七十余米,诚一大憾事也。(注:原文为《黎雄才画集》序,岭南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版,标题及内容为作者重拟。)

张公堤上

29cm×37.5cm

纸本设色

1954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