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人生的智慧,在于懂得适度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华    时间: 昨天 09:45     标题: 人生的智慧,在于懂得适度

人生的智慧,在于懂得适度                        

2025-09-22 08:27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人云:"过犹不及",短短四字,道尽人生真谛。
人生许多烦恼,并非源于拥有太少,而是不知何为适度。追求是好事,但过度追求便成执念;努力是美德,但过度努力反伤身心;节俭是美德,但过度节俭变成吝啬。
人生的艺术,说到底就是把握适度的艺术。
做事有度:不急不缓,不骄不躁
做事最忌两种极端:一种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日千里;一种是拖延懈怠,总是明日复明日。
急功近利者,往往欲速则不达。如同拔苗助长,看似快了,实则毁了根基。拖延懈怠者,则错失良机,空留遗憾。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把握做事的分寸。该快时绝不拖拉,该慢时绝不急躁。既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
王羲之练字,池水尽墨,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诸葛亮治国,事必躬亲,是兢兢业业的勤勉。他们都把握好了做事的节奏,不急不缓,终成大事。
做人有度:不卑不亢,不即不离
待人接物,贵在有度。过于谦卑,则失尊严;过于傲慢,则招人厌。过于亲近,则生怠慢;过于疏远,则生隔阂。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待人接物,要做到不卑不亢,不即不离,确实需要人生历练与智慧。
苏轼一生坎坷,却总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时不骄矜,失意时不丧志。被贬黄州,他开荒种地,自称"东坡居士";被贬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被贬儋州,他办学堂,导学风。无论在什么处境下,他都能找到内心的平衡。

欲望有度:不求过多,不弃所有
人生而有欲,本是天性。适当的欲望,催人奋进;过度的欲望,引人入歧途。
现代社会,诱惑太多,欲望太盛。求名利,求地位,求享受,求刺激...永无止境。多少人在这欲望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活得疲惫不堪。
懂得适度的人,知道控制欲望。他们有所求,但不贪求;有所不求,但不消极。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安贫乐道的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胸怀天下的度。
言语有度:不多不少,不虚不实
说话是门艺术,贵在恰到好处。多一言则冗余,少一言则不足;过实则刻板,过虚则浮夸。
古人重视言语的适度,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又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该说话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不该说话时,要懂得沉默是金。
钱钟书先生学富五车,却从不夸夸其谈。他拒绝采访,拒绝演讲,把时间用在实实在在的学问上。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字字珠玑,没有半句空话。这是言语的适度,也是学者的风骨。
生活有度:不张不弛,不繁不简
生活节奏,贵在张弛有度。过于紧张,则身心俱疲;过于松弛,则一事无成。过于繁杂,则迷失方向;过于简单,则乏味无趣。
现代人常走两个极端:要么是工作狂,忙得没有生活;要么是躺平族,闲得没有目标。
懂得生活的人,知道平衡工作与休息,兼顾事业与家庭,协调物质与精神。
李白既能"仰天大笑出门去",尽情挥洒才情;也能"举杯邀明月",享受片刻宁静。他的生活,有酒有诗,有入世的豪情,也有出世的逸致,可谓是张弛有度的典范。
如何把握适度之道?
适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何把握这个度?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处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度。
其次,要学会反思。曾子"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言行。
再次,要借鉴智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今中外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最后,要随缘而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度,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适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菜根谭》中说:"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最美的味道是清淡,最高明的人是平凡。适度,不是平庸,而是历经绚烂后的平淡,是洞察世事后的从容。
夜深人静时,不妨问问自己:是否追求过度?是否努力过度?是否节俭过度?是否放松过度?
愿我们都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度,活得从容,过得自在。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