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写的这版楷书《千字文》,尽得诸遂良笔法,被称“淡墨探花”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3 天前     标题: 他写的这版楷书《千字文》,尽得诸遂良笔法,被称“淡墨探花”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10-17 09:32 编辑

王文治写的这版楷书《千字文》,尽得诸遂良笔法,被称“淡墨探花”                                                2025-09-23 17:26                                        

发布于:广东省
   

        何人二十多岁名动京城,被称“淡墨探花”,他就是以书法闻于世的王文治。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是清时期有名的书法大家和诗人。他生于雍正年间,年少时就便负奇志,他的诗词和其书法一样,曾名动京师,在乾隆二十一年,他就翰林侍读全魁、周煌出使琉球,邀王文治同往。

据记载,王文治早年书法是学习的笪重光(对这个人我们可能知道的少,他是明末清初的四大书画家之一),不过他的楷书是学的褚遂良的,行草书则是从《兰亭序帖》《圣教序》中汲取营养;中年后又研习张即之,同时带有赵孟頫用笔的韵味。钱泳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

王文治的书法有一种像 “秋娘傅粉” 那样的精致柔美格调,这成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也让后人能更容易辨别真假。他写字用笔柔和滋润,墨色清淡,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白多,显得疏朗空灵。整体气质优雅婉转,有点接近董其昌的风格,但更添几分娇媚与潇洒。这种风流倜傥的艺术境界,让模仿者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

王文治写字时特别爱用长锋羊毫笔和青黑色的淡墨。这种工具和墨色的搭配,恰好符合他想要的那种清秀飘逸、空灵淡雅的艺术效果。
清代的梁绍壬曾评价说:“刘石庵相国写字讲究的是笔力气势,而王梦楼太守则追求的是神韵风采,所以世人称他们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这个评价很准确地指出了王文治与刘墉书法风格的鲜明对比 —— 一个重气韵神采,一个重力量气势。

而他笔下的这帖《楷书千字文》就足以证明,此帖字形端正工整,且是富有韵律感,点画精致,结构严谨,兼具法度和韵味感。观其此作,他在用笔之上,可以说是刚柔相济,既有褚遂良的骨力,又有当时代董其昌的飘逸。在结体上更是端庄大方而不失灵动感,堪称美帖。
文治生活在乾隆年间,那时候江南地区的书画市场特别兴旺。像徽商、晋商这些有钱的商人,都愿意出钱支持文化艺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王文治也靠卖自己的书法作品过日子。

在当时市场的需求对他的书法风格也多少有些影响,但他并没有丢掉自己的书法特色,同时也留意到江南当时流行的、追求新颖奇特的书法风格,还把这种风格里的一些元素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就这样,他在商业需求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了平衡,让自己的书法既能满足买家的喜好,又不失高雅的艺术格调,两头都兼顾到了。



而他个人的影响力更是远及海外,在国内,他的碑刻和对联遍布各地,民间更是将他的作品视为珍宝。"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 的说法,生动体现了他在当时书法界的崇高地位。
在帖学逐渐衰落、碑学开始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王文治坚持帖学传统,以与董其昌相近的审美趣味在书法界独树一帜。他在《论书绝句》中对董其昌书法推崇备至,这种推崇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