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李北海《出师表》真迹,距今1400年,这么美的字还是头一次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李北海《出师表》真迹,距今1400年,这么美的字还是头一次见!
李北海《出师表》真迹,距今1400年,这么美的字还是头一次见!
2025-10-27 15:33
发布于:广东省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的传世名篇,那是在建兴五年,57岁的诸葛亮在准备出征曹魏的前夜,临行前对后主刘禅和朝中局势满怀忧虑,于是写下这篇表文,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为蜀汉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长远而周全的谋划,对后主苦口婆心地劝谏,希望他能够振奋精神,励精图治。
宋代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感慨:“要是读《出师表》时不掉眼泪,这个人肯定不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讲:“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情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能织成,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这是写文章的根本。”《出师表》不光成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表达忠诚的典范,还深受历代书法家的喜爱,被他们反复抄写。
然而,令人遗憾的则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大多传世《出师表》书法作品,多是在宋代之后的书家所创作的,早已在历史的洪流中失去了踪迹,几乎从书法界消失得无影无踪,实在让人惋惜不已。直到近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一卷唐人临摹本《出师表》,引起了书坛的热议。这卷作品虽距今已有1400多年,部分残缺且无落款,但难掩其熠熠光辉。
从结体规律来看,此卷呈现出典型的“李邕式”空间建构。如“臣本布衣”四字,“臣”字右展如鹏翼,“本”字左倾似躬身,形成动态平衡。这种“右高左低,中宫紧结”的结字法,在《麓山寺碑》中已有充分展现,故而专家们断定此作为李邕所书。
李邕是唐代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他年少成名,不仅辞章出众,书法造诣更是非凡。
与唐代其他以楷书著称的书法家不同,李邕专注于行书,并开创性地用行书书写碑文,这一创举对后世尤其是宋元两代的行书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行书风格独特,恰似灵动的舞者,既有“二王”的舒朗隽逸,又融入魏碑的古朴雄浑。
他巧妙地在行书笔势中嵌入楷书结构,在楷书笔画里注入行书意趣,真正做到了入乎内而出乎其外。
李邕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博学多才,少年成名,历任多种官职,却因得罪奸相李林甫而含冤杖毙。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朋友,与杜甫、李白等文化巨匠交往密切,其书法作品受到他们的推崇。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足以让他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邕的行书《出师表》,以艺术的形式将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展现得更加生动。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人们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在诉说着诸葛亮的心声,传达着他对蜀汉的忠诚与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