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悬赏十万的“徐老虎”:从窑工到开国大将,主席盛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3 天前
标题:
悬赏十万的“徐老虎”:从窑工到开国大将,主席盛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
悬赏十万的“徐老虎”:从窑工到开国大将,主席盛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
2025-11-02 08:20
发布于:河北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在一副稚气未脱的宽阔肩膀上,却长着一个让南京政府悬赏与彭德怀一样价值的脑袋。”这个让蒋介石恨之入骨、悬赏十万大洋必欲除之的红军将领,正是后来的共和国开国大将——徐海东。在敌人眼中他是“文明一大害”,在毛主席心中他却是“最好的共产党员”。这位从窑工窑洞里走出的将军,用一生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的重量。
1936年10月,当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的消息传来,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徐海东激动得彻夜难眠。他对着身边的战士们反复念叨:“天天盼,天天想,毛主席终于来了!”不久后,得知毛主席要亲临军团司令部,他立刻放下手头的作战部署,带着几名警卫员翻山越岭,一百多里的山路仅用三小时就疾驰赶到。当听到那熟悉的湖南乡音说出“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时,这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硬汉,竟紧张得一时语塞,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席间那顿“杂粮馒头配白菜炖肉”的“丰盛”饭菜,被毛主席打趣“日子很阔”,徐海东却憨厚地解释,这是专门为中央领导到来才改善的伙食。他深知革命的艰难,更懂节俭的意义。这份质朴与真诚,让毛主席铭记于心。返回前线后,徐海东将毛主席的问候传遍军营,一句“打下张村驿,再去见毛主席”的号召,让将士们士气如虹,部队以势如破竹之势攻克阵地,用胜利回应了领袖的期许。
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徐老虎”,人生的起点是湖北黄陂乡下的窑厂。1900年出生的徐海东,因家境贫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钻进闷热的窑洞,一当窑工就是十余年。窑洞的烟火熏黑了他的皮肤,却淬炼出他坚毅的品格。当得知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时,他毅然放下窑具,带着一身力气和满腔正义投身革命。从普通队长到红军高级将领,他没读过军校,却在战火中练就一身用兵如神的本领,每一场战斗都身先士卒,“徐老虎”的威名让敌人闻风丧胆。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在平型关大捷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37年9月25日,他率领部队在西沟村一带设伏,命令687团抢占高地切断日军退路。战斗中,原陕北红军组成的2营与日军短兵相接,副连长高喊冲锋时壮烈牺牲,6连90余名战士最后仅余30余人,却用鲜血守住了阵地,仅20分钟就毁坏敌汽车20余辆,牢牢堵住了敌人的逃生之路。这场硬仗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也让“徐老虎”的威名更加响亮。多年征战让他浑身是伤,连门牙都在战斗中脱落,毛主席得知后特意发电报叮嘱:“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字里行间满是关怀。
毛主席对徐海东的盛赞,不仅因其作战勇猛,更因其厚道仗义的品格。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战士们衣食无着,后勤部门调查后发现至少需要两三千元才能解燃眉之急。当后勤人员拿着毛主席授意的欠条找到徐海东时,他看着欠条沉默良久,不是犹豫,而是愧疚自己没能早一步想到中央的困境。彼时他的部队也不富裕,七千元家底是全体将士省吃俭用攒下的,但他毫不犹豫地抽出五千元送去,斩钉截铁地说:“咱们再难也不能看着中央挨饿!”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毛主席多次感慨:“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的徐海东依旧保持着窑工的质朴。他常以“三问”警醒身边同志:“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贪污没有?和老婆离婚没有?”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直指共产党员的立身根本。即便后来长期养病,他也时刻关注党的事业。1969年党的九大上,毛主席特意安排他列席会议并推举为中央委员,这份特殊的关照,是对他一生革命贡献的最高认可。
1970年,徐海东走完了他70年的传奇人生。从窑工到开国大将,从战场“老虎”到人民公仆,他的肩膀担起的是民族解放的重任,他的赤诚赢得了敌人的敬畏与领袖的信赖。如今再读他的故事,那三小时疾驰见领袖的赤诚、五千元解困的仗义、“三问”自省的坚守,依然闪耀着初心的光芒。徐海东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从不因出身而受限,只会因忠诚与担当而不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