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15:57
作者:曾亦 徐治道
曾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资料图)
主持人:尊敬的曾亦教授,各位师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名师讲座主持人徐治道。康有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康有为晚期思想的研究呢?如果说在前期康有为那里,他推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保大清、保中国,那么,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面对的大环境完全变了,因为这时大清已经覆灭了。这种覆灭不仅是一代王朝的鼎革,更是数千年中国传统政治的变革,因此,对康有为来说,他不得不在一个所谓“共和”的时代,重新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问题,准确地说,就是如何思考现代中国的构建问题。报道清帝退位消息的报纸(资料图)
那么,在康有为的设计中,谁更有资格做这个虚君呢?大概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已经退位的清帝,另一个就是衍圣公。对汉人来说,也许会倾向于衍圣公,但我认为,对于像蒙古、满洲、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接受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君主,而不是一个汉人君主。或许后来康有为支持张勋复辟,多少也包涵了这样一个考虑吧。康有为发起的“孔教会”徽章
但是,到了今天,儒学正处于复兴之际,虽然目前暂无再遭摧残之虞,但依然还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更为重要的,儒学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诸子百家之说,而要谋求发挥更多的作用,这就更离不开制度性的支持。当然,儒学在古代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那么,在今天,最为迫切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譬如,陈明主张儒教应该承担构建“公民价值”的功能,而唐文明则从“教化”的角度来理解儒教的现代功能。如果儒教能够完全恢复古代社会的地位,那就是“国教”了,当然,这还只是远景的目标。不过,这显然与西方讲的宗教意义上的“国教”不同。康有为《大同书》
此外,在康有为的众多著作里面,还有一部著作非常重要,这就是《大同书》。可以说,康有为很早就开始撰写《大同书》了,至少在他早期的《实理公法全书》中,多少可看到近似《大同书》的许多思想。按照学界一般的看法,《大同书》最后撰成于1904、1905年前后,但是,此书却迟迟未曾发表,直到民国初年,康有为应弟子的请求,才在《不忍》杂志发表了部分内容。至于里面讨论婚姻、家庭的部分,在他生前却始终没有发表,直到他死后,大概在1930年代才刊印于世。那么,为什么康有为在其生前不发表《大同书》呢?我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大同书》里表达的许多观念是有悖于儒家思想的,甚至直接冲击了儒家伦理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恰恰这些康有为生前不敢发表的内容,却构成了后来自由派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源头。譬如,《大同书》里屡讲个人自由,讲男女平等以及妇女解放,这显然是自由派的思想。但是,《大同书》中又讲国家消亡,包括男女平等之类的思想,显然又是左派的共产主义思想。其实,毛泽东早年颇受康有为的影响,尤其受《大同书》的影响,直到五十年代,当时中国搞“大跃进”,很多人不明白共产主义要怎么搞,据说毛泽东就建议他们去看《大同书》。可以说,在毛泽东及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大同书》更加细致地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可见,《大同书》确实又构成了中国左派思想的源头。既然现代中国各派思想都可以追溯到康有为,足见康有为在今天还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曾国藩
谭嗣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