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春节小知识!五种代表吉祥物你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海燕00    时间: 2016-2-7 20:19:35     标题: 春节小知识!五种代表吉祥物你知道吗

春节小知识!五种代表吉祥物你知道吗                      2016年02月03日15:41  
原标题:大话春节:李世民过年给大臣送贺卡

       

        本期主角:春节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游子归家的日子,不管这一整年收获怎样,我们都会回到家人身边,在温情与陪伴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2016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提起春节,你想到的是什么?年夜饭、压岁钱还是一年一度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每年都过春节,那为什么要过春节,春节的习俗你又了解多少呢?不知道也没关系,今天小编就带你读懂“春节”二字。

        科普: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到2013年农历蛇年春节,我国现行‘春节’已经整整满100岁了。”

        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不同时代春节的不同名称:

        先秦——“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两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

        唐宋元明——“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清代——“元旦”或“元日”。十足的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 祭灶

腊月二十四 洒扫庭除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 洗浴赶集

腊月二十八 贴桃符

腊月二十九 祭祖过小除夕

腊月三十 吃团圆年夜饭

正月初一 换上新衣拜年

正月初五 祭财神开市

正月初七 郊游

正月初九 金殿庙会

正月初十 赏灯市

正月十五 元宵灯节

        春节的五种代表吉祥物

        春联又称“对联”,最初是一种避邪的东西,后来与文学、书法对接,成为春节期间家家院门、屋门必贴之物,表达喜庆吉祥。中国春联品种繁多,凡是有门之处几乎都要贴。中国人喜欢红色,到处贴满用红纸写的春联,也是用吉言教育后人。

        年画内有各种故事,在中国诸多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

        爆竹又称鞭炮,大年初一清晨要燃放,农村祭神、祭祖时要燃放。爆竹声后,红纸满地,人称“满堂红”,预示来年大吉。

        春节期间,长辈在晚辈行拜年礼后会给压岁钱,目的是嘱咐孩子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茁壮成长。

        花灯在中国历史悠久,春节期间挂花灯是追求光明、红火和美好。而且,各种花灯争相辉映,烘托了春节喜庆气氛。

       

        春节·关键词

        守岁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又叫守天门,这种风俗起源也很早,唐宋为盛。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谈心、沟通、交流、叙情、叙旧,守除夕是我们国家民俗活动中规矩最多的一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守夜表示了人们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托祥瑞的心愿和希望。

        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在菜肴上尽最大努力而使其丰富,宁可将其剩下,为的是取“顿顿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使人有充足感,预示全年丰衣足食,席间还要多说吉利话,以图皆大欢喜,值得一提的是,年夜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古今大拜年

        拜年的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一起来看看从古到今中国人拜年的方式。

        秦汉——过年时间正式固定

        过年引语: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过年特点:祭祖是汉朝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

        西汉初期,汉武帝太初元年时,经司马迁提议,汉朝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初一为元旦岁首改为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岁首,从此后世沿袭不改。

        唐朝——李世民给大臣送贺卡

        过年引语: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过年特点:拜年发明“拜年帖”

        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

        明朝——十五赏灯会盛行 见面跪拜

        过年引语:举酒相祝,又遇新年

        过年特点:接灶神、贴门神、赏灯会

        明代京城拜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见面跪拜,即使是人们在路上见到亲友也会下车,在路中叩头拜年。另一种拜年是客套的礼仪形式,明朝中期京师有所谓“望门投帖”之俗,一些朝官之间为以送贺帖的方式,作为年节应酬的礼仪形式。

        50年代——在家过年三天然后上班

        过年引语:过年大喜,好日子终于到了!

        过年特点:老传统的串门拜年,年味最浓。

        人们一般只是初一到初三在家过年,然后便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劳动者们在工厂里载歌载舞,说得最多的就是“劳动最美”。

        80年代——送贺年片流行起来

        过年引语:您过年好啊

        过年特点:贺年片都要攒起来

        80年代是激情飞扬、万象更新的年代,流行语已经大大不同了,光说贴春联,词句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对学生们来说,过年互送贺年片这一方式开始流行起来。

        现今——网络热词进入拜年话

        过年引语:土豪、高端大气上档次

        过年特点:网络拜年最潮流,QQ、视频、微博、微信都用上

        网络热词也是相当多,像“甄嬛体”、“土豪”、“高端大气上档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点赞”、“妈妈再打我一次”、“喜大普奔”,这些网络热词也会成为流行的拜年嗑。

       

        趣谈·春节传说

        传说之一:“年”兽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来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诸如吃“年夜饭”、全家人守岁等过“年关”的办法。

        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上,在古时,人们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就要向地主借粮,年前得还,期限是年前,还不了就等于借两年。因而对于一些贫苦的群众来说,过年就象过关一样,过得了是万幸,过不了就得卖儿卖女或者逃荒。

        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万年带着自己做的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新华网]

        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冷知识·封杀“春节”失败史

        自1912年以来,春节曾一度遭到封杀,都以失败告终,国外一些国家也曾抵制春节多年,依然失败。

        袁世凯批准“春节”

        1913年7月,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到一份报告:“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袁世凯只批了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

        阳历阴历两个年节起冲突

        自袁世凯1914年批准出“春节”,许多倒袁人士非常排斥。孙中山在1924年,还提出过废除“春节”。民国的新历法与工商界产生冲突。旧历新年、端午和中秋是工商界结账日,如果按照新历,整个工商系统要为之改变。

        1928年12月30日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大统一。当时举国蓬勃向上,国民党政府决定从1929年起只过阳历新年,坚决废止阴历新年,废除春节。他们认为阴历春节是封建迷信的酱缸,推行阳历才是与世界接轨。

        报纸刊出《打倒正月初一专号》

        1929年1月1日起,湖南《国民日报》报社同仁决定,该报要在全国率先删除报眉上的阴历,只标注阳历。该报还决定在新春佳节期间不休刊。报纸还专门出了《打倒正月初一专号》。

        1930年年初,是民国政府推行阳历最严厉的一年,有春节期间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和供果捣毁。乡下售卖旧历的小贩会被捉走拘役。

        “春节”回归

        抗日战争爆发后,人们意识到,春节能起到增强家庭、社会和国家凝聚力的作用。此后,封杀春节的历史告一段落。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元,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后还规定了新年、春节等法定节假日。此后,春节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公众认可。

       

        柑橘当礼物:春节习俗在海外发扬光大

        新加坡——两个柑橘是最好的礼物

        “拜年时送两个柑橘,是新加坡华人的习俗。”当地华人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贴春联和福字。和国内相比,他们保留的过年习俗更多一些。“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初一那天,坚决不能动扫帚。”张斌说,“有的大家族,除夕晚上,晚辈会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就会拿出红包和压岁钱。”走亲访友拜年,也是新加坡华人过年期间的重要活动,这时柑橘就派上了用场,用纸袋装着两个柑橘,象征着“大吉大利”和“好事成双”。每年这个时期,柑橘往往供不应求。

        沙特阿拉伯·利亚德——过年期间喝“假酒”

        德惠的单先生,是国内某集团海外分部的员工,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异国他乡,和同事们一起过年。在沙特阿拉伯,单先生度过了人生中一个比较难忘的春节。

        沙特是正统的伊斯兰国家,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也没有聚会,酒更是当地的禁忌。“那年,年三十当天公司不放假,我工作提前完成,就回房间去看春晚。”单先生说,沙特和中国有5个小时的时差,北京时间20时,沙特当地时间是15时。单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利亚德的驻地是一片别墅区,当晚,公司组织员工在一片开阔地上办了场野餐会。同事们互相拜年,举杯共庆。“没有节目,喝的也都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但气氛挺热烈,大家都挺高兴,让人难忘。”单先生说。

        澳大利亚·墨尔本——春节正值夏天 穿着T恤拜年

        对于在墨尔本工作生活了20年的刘建林来说,前几年总感觉在澳洲过年好像缺少点什么。“不是过年氛围,而是感觉。”打小生在吉林市的刘建林说,中国的春节在冬天,可那时澳大利亚正值夏天。“穿着衬衫、T恤拜年,总是觉得很奇怪。”

        美国·洛杉矶——他乡也有“春晚”连续举办多届

        在美国,也有春节联欢晚会。“是由美中文化协会联合其他社团共同举办的,已经连续举办很多届了。”2012年的美国华人春晚举办地就是洛杉矶,那是刘佳凝在美国过得最热闹的一个春节。在美国,中国的春节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纽约从2003年开始,把中国春节纳入公共假日,在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上的彩灯也会变成华人喜欢的红色和金色,以此来表示对中国春节的祝贺。

       

        年,是所有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温暖的字眼之一。因为这个字,和团聚、和亲情、和家、和亲人,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在外地劳碌的子女,盼着过年,尝一尝家乡的饭菜,向父母问一声安;在家中的老人,盼着过年,儿孙满堂,欢愉热闹,让亲情萦绕在老房子的每个空间。

        年是团圆的酒,醉了归乡的游子;年是枝头的花,装点着人们的笑颜;年是火热的炕,抚慰你一整年的疲惫和辛劳;年是锅里的饺子,热腾腾、香喷喷,只要吃下它,来年一整年都会那么香甜。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年,是最重要的时刻。

        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年,还浓缩着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是文明的成长与演变。

        今天,我们过年。在我们畅叙亲情、阖家团圆的时刻,不妨把目光投向远古和从前,看一看悠悠五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看一看上世纪初以来,拜年方式的演进和改变。

        相信您也会感受到,在诸多有形的改变中,有些无形的东西一直没有变,还将伴随我们到永远、永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