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2日 12:05
作者:程立雪
“专室之玺”战国官印
在阜阳博物馆内藏有一枚战国“专室之玺”铜印。为官印,青铜质,圆形,鼻钮。通高0.8、印座直径1.9、厚0.2厘米,印面阴刻篆书“专室之鉨(古同‘玺’)”四字。据阜阳市博物馆专家考证,专室也就是古代的传室,以车传递称“传”,以马传递称“驿”,步递则称“邮”,“传室”也就是古代负责传递军政公文的长官的官印。与这枚楚玺上印文相同的楚玺,目前在国内仅见三枚。“荣碌”铜印秦
此件铜印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976年,在焦村墓葬中有两座墓各出土铜印章1枚,一个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棺内出土方形桥纽铜印1枚,刻有阴文小篆“荣碌”二字。修武库印印文秦
其中修武库印是秦代仓库啬夫所使用的官印,铜印通高0.9厘米,背部有一个印纽,印面基本呈方形,长2.2厘米,宽1.7厘米。印面上有阳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修武即今河南西北部的修武县,仓库用于保存县里的武器和车马等用具,仓库的主管官吏被称为库啬夫。常乐苍龙曲侯印西汉
汉代的铜印,钮式造型奇崛,制作工艺精美,镌刻风格多样,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官印、私印、吉语印、肖形印应有尽有,被誉为古代玺印技术的巅峰,对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山阳尉丞印西汉
其中,山阳尉丞印是汉武帝时期,山阳郡都尉的佐官使用的印章。铜印通高2.0厘米,背面有筒瓦形状的印纽,印面基本呈正方形,长2.3厘米,宽2.2厘米。印文为汉篆,白文,为“山阳尉丞”四字。东晋“六面铜印”
2015年,在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尹西村后头山停车场内,南京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了一处东晋家族墓。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一枚“六面铜印”非常罕见,是南京考古出土的第六枚“六面铜印”,全国到目前为主出土的不过十多枚。金山县印唐
唐代铜印铸造,有一种“焊接法”,即用小而薄的铜条,随书画蟠绕,遇有枝笔,用短条焊接上来而成。如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的“金山县印”。这种制法,印史上少见,沙孟海先生订正称之“蟠条印”。这是唐朝官印特有的风格。南宋红袄军“元帅右监军印”铜印
到了宋代,官印的质料更为单一,诸司皆用铜印。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钮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以玉制玺,则成为帝王们的专利。区别仅在于诸王及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节度使、观察使印有涂金,其余各级官印皆不涂金。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枚元代铜印。现藏于东营市档案局。这方铜印,重42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5厘米,厚1.4厘米;背面有一碑状柄高2.8厘米。印面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该印于1993年在广饶县码头乡高港村出土。此铜印印文(阳文)为九叠篆书“宣差提领所委差荒字号印”。印背左刻“癸卯年二月日造”,右刻“委差官印”。印体上侧边面刻“荒字印”,印柄上端中间刻“上”字。从印文分析,应为元代中央机构宣慰司遣差到地方督办政务的官吏所佩用之印。
东营市档案馆所收藏的这方铜印,铜印之上的文字虽少,却是元代当时官府所遗留下来的真实文字记载,是记录历史的一种特殊文献。铜印的发现为研究元代职官制度及元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明
河南邓州博物馆收藏一枚铜质直纽正方形印。该印通高8.8厘米,边长7.3厘米,台厚1.4厘米;印背阴刻4行、每行3字,共12字九叠篆阳文:“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背右边刻阴文楷书“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左边刻“永乐元年(1403)三月□日、礼部造”;印左侧边阴刻楷书“重字六十二号”。该印为标准品明代九叠篆直纽型百官印,是研究明初地方卫所统兵制和官印制作管理的物证。铜质印造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清代官印刻款内容和形式大抵随明制,左右两侧多铸有制造年月、编号,目的是为了登记存案、备查。印背一般除用汉字刻印文及“礼部造”字样外,还多加刻同一内容的满文,甚至还有民族文字。现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枚车里宣慰使司铜印,就包含满、汉、傣三种文字,印身刻有汉字“清道光十五年正月”、“道字一千二百五号”、“礼部造”等内容,是改土归流之后清朝道光皇帝颁赐给车里宣慰使司的官印。铜质印造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清末铜印本为官方颁发,象征着权力和威仪,属于官员行文工具,本不是寻常铜器。后来清廷政府垮台,铜印被官宦子弟变卖,以辟邪符应之用,进入富户人家。由于本身数量有限,后又多流入古董商人手上,并为海外藏家侵购,因此幸存国内者日鲜。特别是历经破四旧等运动后,所存铜印多已销毁铸成他用,目前存世量极少。保亭县政府印民国
据了解,“保亭县政府印”为铜质,印作方形,印把为方柱状,整印系铜铸而成,重0.98kg,长、宽皆6.5cm,高10.5cm,有朱文篆书六字三行镌刻:“保亭县政府印”,于印边一侧镌刻“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另一侧镌刻“国字第四十四百十九号”,印把左边铭“印铸局造”,右边铭“保亭县政府印”,现藏于保亭县档案馆,它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朱炳仁山水铜印
如今,作为西泠印社社员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对铜印作了深入研究,突破了铜印章传统的制作技艺,创立随机熔铸工艺,创作了残缺美、沧桑美与梦幻美共存的“山水铜印”,表面有独特的高山流水肌理纹,印纽的形状千姿百态。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