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双龙耳瓶
这件 “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
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
唐代长沙窑狮座诗文瓷枕
宋代官窑圆洗
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宋代官窑贯耳扁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室南渡临安(今杭州)后,先后在修内司和郊坛下设官窑,以供朝廷所需,分别称为修内司官窑、郊坛官窑。两个窑址分别在今杭州市凤凰山下的老虎洞和乌龟山找到。器型多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修内司官窑是宋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其官窑的特点是胎细釉润、色青带粉红、釉有深浅之分,有蟹爪纹开片和紫口铁足特征。
宋代哥窑胆式瓶
宋代哥窑烧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宋代汝窑青釉盘
宋代汝窑青釉盘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高3.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釉色为莹润的天青色,素雅清丽,底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应为当时宫廷中的陈设用瓷。
宋代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
宋代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尺寸:高25.1厘米,腹径10厘米,足径6.7厘米。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由河北定州博物馆藏。净瓶为佛教徒使用器物。仿佛塔造型,腹部饰仰覆莲瓣纹,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口,其造型非常少见。此瓶制作精细,釉质莹润。胎质白腻,釉色乳白微泛灰,稍有垂浆釉痕,足底无釉。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技法,瓶上颈划覆仰莲瓣纹,以双弦纹隔开,相轮形圆盘,鼓面饰覆莲纹两层,下颈饰弦纹,肩部刻覆莲纹三层,上腹部刻缠枝花纹,枝叶蔓卷,下腹刻仰莲纹四层。纹饰富丽华贵。小口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溜肩鼓腹,下腹修长,卧足稍撇。瓶颈上半部分及肩、下腹刻多层凸起的莲瓣纹。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头高昂,颈粗短,前额突耸,双角并合后折上扬,怒目,侧耳,上颌启扬,露门牙和舌尖,下颌短饰一撮龙须,造型巍峨挺拔。
繁昌窑仙人吹笙壶
繁昌窑仙人吹笙壶为北宋时期烧制,1965年宿松东郊北宋天圣三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藏。这是一件宋代繁昌窑青白釉瓷酒壶,为仙人吹笙造型,取材于>王子乔吹笙凤鸣神话故事。王子乔为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擅长吹笙,每当他吹笙学鸟鸣时,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随其笙鸣起舞。繁昌窑址在今安徽繁昌县,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此壶制作精致,构思新颖,保存完税,造型非常独特,展现了古人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有情趣,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宋代青白瓷酒壶、温碗
宋代青白瓷酒壶、温碗尺寸:高25.2厘米,安徽宿县元祐二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制瓷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宋代人们改变了前代惯用铜器和漆器的习尚。这套青白瓷酒壶、温碗是宋代最常见的酒具,由温碗和酒壶配套组成,在当时称为注碗、注子。温碗曲线形的口沿和酒壶陡折的肩腹,展示着酒文化中直与曲、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令人观之而回味无穷。淡雅的色彩、简洁的刻画又透露了宋人的儒雅心境。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人对饮酒的嗜好以及其中的诸多讲究之处。
宋代青白釉镂空香熏
青白釉镂空香熏系宋代(960~1279年)制作。尺寸:高14 厘米,口径12.7厘米。1995年南京江浦星甸出土,由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金磁州窑虎形瓷枕
磁州窑虎形瓷枕系金大定二年(1162年)制作。尺寸:高12.8厘米,长39.6厘米,宽19.5厘米 。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宋代耀州窑青白瓷
宋代哥窑双耳尊
宋代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注壶
宋代定窑白釉孩儿瓷枕
宋代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
宋代官窑贯耳青瓷瓶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