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我向越供水助其抗旱说明了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16-3-18 09:17:18     标题: 我向越供水助其抗旱说明了什么?

据越南媒体近日报道,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湄公河水位也降至近90年最低。干涸的三角洲比往常提早2个月出现海水入侵现象,盐水已入侵三角洲主河道40至93公里,115万公顷冬春作物中30%受到威胁,沿海多个省份将可能经受较长时间的缺水。除越南之外,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也遭受干旱袭击。近期越方向我递交照会,希望我方进一步加大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以助缓解湄公河下游旱情。3月15日8时,我国澜沧江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加大至219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应越南方面请求,由我方实施的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正式启动。

  但就在此前的3月14日,越南首都河内爆发了反华游行,示威者以纪念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即“3·14海战”)的名义,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妄加指责。越南一些媒体也密集刊文,将这场中国海军打击侵略者的自卫反击包装成越南的悲情战役。据英国路透社消息,此次游行持续约一个半小时,规模不小于以往的反华示威。面对越南政府一方面需要中国支援其抗旱,一方面又默许国内民众进行反华示威活动的“两面人”做法,中方为何仍不计前嫌,为越南开闸放水,对其抗旱施以援手?笔者认为:

  一是展现大国气度,从战略高度处理对越关系。尽管中越之间在南海领土和主权上存在争端,但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党之间有着正常的党际交往,在对南海的争端上,中方在坚持主权的原则下,应运用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对同与中方存在主权争议的越南和菲律宾要加以区别,与越南还是以对话和协商来逐步解决两国在南海的争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越之间在南海的争端,在两国高层的努力下,局面是处于可控状态的,越南方面对于中方在南海“争议海域”的行为通常也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与菲律宾现政府的激进反华表现还是不太一样的。对待南海主权声索国,中方要展现智慧,不能让一些声索国轻易站到美国的一边去,这应是中方南海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越南的此次大旱,中国还是应该施以援手,以显示中国的大国气度和关照“邻居”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是体现出中方对越南等湄公河五国的诚意,为该区域的经济合作营造良好氛围。目前,中方正在与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五国积极打造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而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近期,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危及沿岸各国民众生产生活,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困难,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作出努力,决定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此举将惠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对缓解下游的旱情有所帮助。中方的这一做法,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所说:“远亲不如近邻”,向越南等澜沧江一湄公河沿岸五国释放了极大的诚意,同时也为中国与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五国间的进一步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体现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睦邻外交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传统。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中国同越南等中南半岛的湄公河沿岸国家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割不断的“胞波情谊”,中国文化曾对这些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邻居”有难,中国作为“老大哥”理应帮忙。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周边国家应该分享。为此,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讲道义、重情义、有诚意的行动,在周边国家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得邻睦邻。此次,中方向越南等国开闸放水,对他们的抗旱施以援手,体现出中方实行睦邻外交方针,并非只是一个口头承诺,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作注脚的。所以,中国的古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与邻和善相处的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事实证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世界及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本地区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带来了重要机遇。据越南媒体近日报道,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湄公河水位也降至近90年最低。干涸的三角洲比往常提早2个月出现海水入侵现象,盐水已入侵三角洲主河道40至93公里,115万公顷冬春作物中30%受到威胁,沿海多个省份将可能经受较长时间的缺水。除越南之外,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也遭受干旱袭击。近期越方向我递交照会,希望我方进一步加大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以助缓解湄公河下游旱情。3月15日8时,我国澜沧江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加大至219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应越南方面请求,由我方实施的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正式启动。

  但就在此前的3月14日,越南首都河内爆发了反华游行,示威者以纪念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即“3·14海战”)的名义,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妄加指责。越南一些媒体也密集刊文,将这场中国海军打击侵略者的自卫反击包装成越南的悲情战役。据英国路透社消息,此次游行持续约一个半小时,规模不小于以往的反华示威。面对越南政府一方面需要中国支援其抗旱,一方面又默许国内民众进行反华示威活动的“两面人”做法,中方为何仍不计前嫌,为越南开闸放水,对其抗旱施以援手?笔者认为:

  一是展现大国气度,从战略高度处理对越关系。尽管中越之间在南海领土和主权上存在争端,但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党之间有着正常的党际交往,在对南海的争端上,中方在坚持主权的原则下,应运用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对同与中方存在主权争议的越南和菲律宾要加以区别,与越南还是以对话和协商来逐步解决两国在南海的争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越之间在南海的争端,在两国高层的努力下,局面是处于可控状态的,越南方面对于中方在南海“争议海域”的行为通常也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与菲律宾现政府的激进反华表现还是不太一样的。对待南海主权声索国,中方要展现智慧,不能让一些声索国轻易站到美国的一边去,这应是中方南海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越南的此次大旱,中国还是应该施以援手,以显示中国的大国气度和关照“邻居”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是体现出中方对越南等湄公河五国的诚意,为该区域的经济合作营造良好氛围。目前,中方正在与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五国积极打造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而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近期,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危及沿岸各国民众生产生活,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困难,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作出努力,决定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此举将惠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对缓解下游的旱情有所帮助。中方的这一做法,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所说:“远亲不如近邻”,向越南等澜沧江一湄公河沿岸五国释放了极大的诚意,同时也为中国与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五国间的进一步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体现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睦邻外交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传统。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中国同越南等中南半岛的湄公河沿岸国家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割不断的“胞波情谊”,中国文化曾对这些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邻居”有难,中国作为“老大哥”理应帮忙。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周边国家应该分享。为此,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讲道义、重情义、有诚意的行动,在周边国家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得邻睦邻。此次,中方向越南等国开闸放水,对他们的抗旱施以援手,体现出中方实行睦邻外交方针,并非只是一个口头承诺,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作注脚的。所以,中国的古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与邻和善相处的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事实证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世界及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本地区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带来了重要机遇。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