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4日 13:47
来源:艺术观 作者:顾村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凤翰铭田田端砚。(上海博物馆供图下同)
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用,在中国文化史上意义独特。青灯黄卷,惟砚作田,古代文人终生与砚相伴,砚田耕耘几乎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清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拓片。
然而在当下,制砚与用砚、赏砚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从巨砚到繁复的砚雕,从老坑石的濒危到当代书画家对砚的认识,无不如此。前不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邀请江西婺源龙尾砚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胡中泰,端砚歙砚收藏大家蔡雪斌、陈佳鸣就此进行了座谈。北宋张思净造抄手澄泥砚。
砚要姓砚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
胡中泰:那才是文人的文砚,功能也没有,叫什么砚呢?龚照瑗铭李鸿章小像端砚。
陈:现在是提高档次和品位的问题。比如说写字,是否磨墨,有没有区别,需要探讨这个问题。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顾:这跟快节奏、功利化的氛围关系很大。现在很多国画家,书法不过关,题跋更不敢,内在文化修养不够。唐龟形澄泥砚。
蔡:比如胡老师是自己懂书法,他有体验,很多刻砚的,不写字。很多买砚的人也根本不写字,总说这个东西漂亮吧,用了多少人工什么的。陈端友制笋形端砚。
文心与匠心的缺失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顾:这个也有拍卖做局。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胡:是这样。为什么要提倡看看新砚呢,因为古代也有造假,你也不了解,你懂得这个,对你了解古砚也有好处。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