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夜游赤壁 (二件,清)
核雕在明代的苏州、山东、广东等地兴起并进入全盛期,人称“鬼工技”,艺术水平高,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喜爱此物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宣宗朱瞻基、熹宗朱由校都酷爱核雕,天启帝还亲自操刀刻立体果核雕“五鬼闹判”,且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的核雕材料大多是核桃与杏核,而橄榄核则用的较少,核雕的题材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物等。明朝是工艺精致小品制作的高峰,雕刻崇尚简约质朴,意境清远,与清代的华美繁缛形成鲜明对照。核雕采用了竹雕的刀法,作品轮廓精准,曲线分明,细节纤毫入微,但明朝的核雕实物十分罕见,真正的清朝核雕,能流传至今的也极为稀少。湛谷生制核雕船(清)
明末清初,宜兴的邱山所刻核桃坠“山水树木毫发毕具……即善绘者无逾其精巧。”清代康熙年有苏州金老、嘉定封锡禄,乾隆间有沈君玉、如意馆广东名师陈祖章等。封锡禄所作的“草桥惊梦”表现乡间夜景、疏柳藏鸦、柴门卧犬、茅舍俨然、乡民罗列、神韵悠然。沈君玉雕刻的“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长胡须,手持一扇,扇上的诗文及衣服上的补缀清晰可见。明清两代核雕艺人较著名者有邢献之、陈子云、王百户、袁友竹、朱龙川、胡用中、方古才、湛谷生,近代还有山东的都兰桂、考功卿、苏州的殷根福、殷荣生、钟年福、须吟笙、郭福衡等。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