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特展与邢老师的讲座现场 沈雪晨摄
以下为讲座实录:早期秦国活动图域图 翻拍自邢义田教授幻灯片
作为周朝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秦国保持着由西向东逐步扩展的趋势。为此,秦朝经历了数次迁都。从最初的秦邑(今甘肃天水附近),经雍城(今陕西凤翔)到栎阳,最后定于咸阳。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77到前383年的漫长时间里,雍城都是秦国的首都,著名的秦穆公和秦景公都是秦在雍城时的国君。因此,陇山以西的张家川、清水、禮县等处,以及陇山以东、由陇县向雍城的广大地域范围内出土的文物,均表现了秦中早期的活动痕迹。大堡子山秦墓旅游宣传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这里的秦国墓地如此重要?因为它们展现了秦国与中原的关系。此地的春秋晚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无论器形还是铭文,都显示了周朝的影响。如成套出土的编钟、石罄,均显示了秦国对礼制文化的充分接受。“秦·俑”展览中成套出现的石罄
在“秦公簋”,亦有这样的铭文:秦墓出土的动物状金箔
马家塬墓地中的金器与“马克杯”
墓坑里并出土一副真实大小的马车模型。在基本保留中原马车形态的基础上,西戎人在上面镶嵌了大量精美的金银箔片,以丰富的装饰花纹区别于其他墓地,使得这种黄金打造出来的镂空图案极具特色。展场中复原的西戎马车,观众驻足观看
不管是老虎、鹿等动物纹样,还是马车上一金银装饰的习俗,都反映了草原地带的审美趣味。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这一类从黑海到中国北方均有出土的黄金装饰,可被称为司基泰手法,它普遍流传于中亚,在新疆、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均有出土。最能体现司基泰手法的特征是鹿“反向弯上去的后脚”,以及比例高度不协调的“大角羊”造型。它们在秦早期的文化中均有体现。中原地区不仅不生产此种纹饰,所偏好的装饰材料亦是玉器而非黄金,因此这是草原文化对秦国影响的明证。在西安北康村战国工匠墓地里,尚出土了有司基泰手法中翻转后脚鹿的泥范,说明秦人工匠长期保持这样的技艺。大角羊以及翻转后脚的鹿等司基泰手法艺术作品
另外,陕西宝鸡出土兽面铜冠,以及铅人模型披发左韧的头饰和服装,体现了在这里重视装饰和服的衣冠之国里,秦人对西戎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