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30日 10:53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陈晓平
孙中山被国民党尊为“国父”,有人也将宋庆龄称为“国母”。但“国父”和“国母”相互之间不讲“国语”,而是以英语为主要交谈语言,听起来似乎很荒谬,却是千真万确。虽然国民党十分强调民族主义,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推广“国语”的效果并不明显,国民党高层人物之间用英语交流者大有人在,而在早期国民党中央正式会议上,经常出现“国语”、粤语并用的情况,反映了国民党语言生态的复杂性。孙中山与宋庆龄
国父国母不讲国语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封面
1949年的新政协,担负着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职能(当时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由这个大会选举国家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制定有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是最为严肃而正式的政治场合。但大会承认很多人讲不好“国语”这个既成事实,没有“强人所难”。在宋庆龄以外,还有很多政协委员都讲的是家乡话,请人翻译。据宋云彬日记,民革中央常委谭平山发言,讲“一口广东话”,华侨代表陈嘉庚“说的是土话,必须翻译”(同上,第164、166页)。北伐誓师大会,蒋介石演讲,邓演达翻译成粤语。
这一传统甚至延续到了南京时期。1929年3月,在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三全大会”)。有人提出议案,请处分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甘乃光四人。胡汉民“分用国语及粤语对本案重述……”(蒋永敬:《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447页)3月22日,三全大会第六次会议讨论中央执监委名额及选举办法,由胡汉民先用粤语后用官话加以说明。(1929年3月23日《申报》)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