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3日 07:49
来源:艺术观
作者:陈麦青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唐摹《万岁通天帖》是传世极稀的王羲之书法唐摹本中的顶级精品,自明代中叶起归嘉兴项氏约一个世纪。而目前无论是关于嘉兴项氏还是关于《万岁通天帖》的研究都没有把《万岁通天帖》在项家100多年的流转过程讲清楚。此文用新发掘的材料,第一次对《万岁通天帖》在嘉兴项氏100年左右的流转过程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唐摹《万岁通天帖》(局部)。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因收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疖肿帖》、《翁尊体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在职帖》,王慈《栢酒帖》、《汝比帖》,王志《喉痛帖》,共计七人十札,故又称《王氏一门书翰》。这是传世极稀的王书唐摹本中绝对数一数二的顶级精品。启功先生曾在为文物出版社原色精印的“中国名家法书系列”《王羲之》一书(1997年)所撰《〈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一文中,高度评价此卷:“唐摹王羲之帖,不论是现存的或已佚的,能确证为唐代所摹的,已然不易得。如可证在唐代谁原藏、谁摹搨,何年何月、一一可考的,除了这《姨母》等帖一卷外,恐怕是绝无的了。”并分别从钩摹的忠实精巧,即清初朱彝尊所述:“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甚至连原迹纸上破裂之缝,都一一照样摹出;书迹的精湛珍稀:“不但这卷中王羲之二帖精彩绝伦,即其余各家各帖,也都相当重要。像徽之、献之、僧虔三帖,几乎都是真书”;以及书史的文献参证等各个方面,详细考述,论其堪称国宝之价值。明董其昌跋《万岁通天帖》手迹(局部)。
凡此,皆可证此卷当时在项鼎铉处。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项鼎铉卒后,此卷下落如何,不得而知。但到了“乙酉之乱”,即1645年的改朝换代时,携此卷逃难并在“乱定依然完好”的情况下收存此卷的,则已是朱彝尊的祖姑,即项鼎铉的弟媳、项声国之妻了。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嘉禾项氏宗谱》书影(局部)。
据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嘉禾项氏宗谱》,项黄中名贞运,原名睿谟,为项笃寿次子梦原(德棻)第四子,嗣项元汴次子德成。故朱彝尊有“祖姑没,项氏日贫,嗣子遂售于人”之说。然究竟何时售出,亦未能详。吴其贞《书画记》曾记:“丁酉四月二十三日,我友项汉宇、吴民培携此卷视予于吴门寓舍,与长男振启观赏弥日,真奇遇也。”丁酉为顺治十四年(1657)。及至朱彝尊作《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作霖)》,则已明记此卷由项氏流归他姓,其诗曰: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