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6日 16:5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辉
图1 仕女所坐的紫檀罗汉床
紫檀宝座各屏风攒框装板的正反面雕刻螭凤纹,构图方正,拐子形态明显,这是明式家具螭纹长期演变的结果,同等形态的拐子纹也见于《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图2)上,传统的架格已彻底变化为多宝阁样式,其上陈设古器珍玩。仕女身后黄花梨多宝格上,横材竖隔把架格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有正方、扁横方、竖长方。图2 仕女身后的黄花梨多宝格
同时各小格边沿以攒拐子纹作为圈口装饰,拐子圈口的材质似黄杨木。这种拐子纹实为螭龙拐子纹的演变,只是头部已经被简化。清早期初期,螭纹蔓延纵横,缺少规则。清早期后段,有一脉螭纹,由圆渐方,成拐子纹形,大的方钩拐子上连续拼接小方钩拐子,形成线条化和图案化的抽象形式。整个图案虚实对应协调,疏朗如网,富于装饰感。拐子纹如团形螭纹一样,便于图案纵横布局,伸缩自如,故生命力强大。请注意,左上角的紫檀嵌玉件插屏形态与明式家具的插屏大相径庭。图3 仕女身旁直枨上攒回字纹的方桌
《十二美人图——倚榻观雀》中罗汉床的窪堂肚式牙板、出戟式马蹄足,《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中多宝阁的攒拐子纹花牙、多宝格及其左上角的紫檀嵌玉插屏,还有《十二美人图——美人展书》中的方桌的攒拐子纹直枨,这些“符号”以往人们常常会认为是清中期乾隆年的范式,但这里真切地就是康熙晚年之作。图4 清康熙紫檀大围屏(局部)
朱家溍先生系统整理细读了《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木作”资料,并对比分析故宫旧藏家具后得出结论:“更确切地说,清代家具新的做法、造型、装饰在雍正时已经大备。传世的清代家具,过去我们定为‘乾隆造’的,其中不少应是‘雍正造’。”(朱家溍《故宫退食录》166页)现在可以这样说,进一步分析“十二美人图”和紫檀大围屏后,过去定为“乾隆造”的家具,其中一些应是“康熙造”。图5 清中期紫檀条桌
2.传统家具结构局部变化式:主要器物表现为架格变为多宝阁(如黄花梨多宝阁,图6)、亮格变为多宝阁式亮格、腿足侧脚逐渐变为垂直腿足。图6 清早中期黄花梨多宝阁
3.边缘器物变为主流器物:由宝座形态演变的扶手椅(如黄花梨扶手椅,图7)成为椅类主流,而传统的四出头官帽椅、圈椅、南官帽椅逐渐边缘化,制作空间狭小。图8 清中期紫檀独梃转桌
清式家具整体特征依然延续了明式家具观赏面不断加大法则的规定,结构日趋繁复,纹饰更加广采博收,更多表现为铺张绚丽、错彩镂金之美。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