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0日 21:28
来源:中国西藏网
图为西藏察隅县。
原标题:中缅边境有这样一群人,曾被迫背井离乡,现重获中国国籍如今的察隅县城竹瓦根镇。
图为西托拉一隅。
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格达、巴嘎一带的部分居民,由于受不了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压迫,纷纷逃往缅甸密支那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但几十年来缅甸政府从未批准他们加入缅甸国籍,他们由此成为“没有国家的人”。已取得中国国籍的丹增现在与当地人一样过着幸福的日子。
丹增说,在缅甸生活的几十年中,他们被迫生活在缅甸政府划定的山区里,全家10口人只能住木棚,吃山上打的野味,整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他说:“那个时候简直就像野人一样。”图为旦增新居。
后来,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生活好。1985年,24岁的丹增和全家人一起翻越崇山峻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重返故乡察隅县巴嘎村。图为旦增的全家福。
永青一家人也是这种情况。她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察隅县巴嘎村人。在她父亲5岁那年,爷爷带着全家人跨过边境迁到缅甸生活,这一过就是30年。图为永青和党生。
图为永青新居,各种藏式家具一应俱全。
1985年5月,白玛绕登带领一队十多人,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了察隅县城。但是由于离乡太久,又错过了西藏民主改革,他们没有国籍、没有土地,成了“黑户”。由于没有中国国籍,无法办理身份证等证件,给他们的就业、子女入学等带来了极大困难。图为白玛绕登向记者展示居民户口本。
为解决“缅民”的国籍问题,察隅县政府曾多次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厅反映情况。2006年9月,回归祖国的“缅民”全部加入了中国国籍。这些“囊塔归巴”终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其他村民的边境补贴、巡山育林补贴、医疗养老保险、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图为旦增亲属在院子里纳凉。
(中国西藏网文\郭盼 部分图文来自新华网、中新网)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