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 09: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郑熙青
前些日子微博上有个很多人转发的帖子,说一个美国读者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败走麦城时惊骇失色,怎样都不敢相信之前所向披靡百战不殆的关云长就仓促地终结在这个时刻。中国的网友们不无幸灾乐祸地表示同情的同时,还感慨道,如果不考虑《三国演义》是从历史事实改编而来的话,那么罗贯中的心可比马丁狠多了,杀人的手下得可也出人意料多了。
关羽败走麦城图。(资料图)
这个比较,说实话,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意思,并不只是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和地域不同,最关键的,是这两个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创作传统相差甚远。《三国演义》是一部诞生于基于口述和表演的民间文学基础上的小说,最早是史实,然后是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注,再之后是各种口述文学和戏曲表演,元时方集结为单一文本的《三国志平话》,元明之际才由至今生平和生卒年都不详的罗贯中汇集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漫长的前历史之后还有更为复杂的流通史:明朝前期长篇白话小说是以手抄本的形式通行的,也就是说,在传抄过程中完全不能保证其稳定性。在普遍公认的成书年代过后一两百年,明代中晚期的嘉靖本是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而如今最通行的版本,则是清朝前期毛宗岗父子编辑修订完成的。直到这个时候,《三国演义》漫长的演化史才最终画上一个句点。也就是说,直到清初,《三国演义》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文本,允许读者介入和改写,流传的版本也不统一。也许罗贯中是最重要的介入者之一,但他绝非唯一的创造者和天才。
《冰与火之歌》中雪诺被杀(资料图)
将《冰与火之歌》和《三国演义》拿来作比,还有另一个原因:当代西方奇幻的返古和怀旧性质。须知西方现代奇幻的起点,就是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托尔金试图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创造神话的尝试,模仿古代的神话和英雄史诗。在托尔金的整套作品体系中,对后世奇幻作品影响最大的《魔戒》和《霍比特人》分别与英雄史诗和民间故事更接近。他的后辈中(他的死忠粉丝乔治·马丁也是他的后学之一),模仿英雄史诗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也就让和西方史诗颇有些类似的《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这样的作品有了交集和相似。然而,当代奇幻模仿英雄史诗写出的小说和真正从民间叙事传统中流传下来的英雄史诗终究不是一回事。马丁的故事则尤其体现了他在当代文艺界敏感话题上的前卫姿态,包括他一以贯之的对女性、对边缘人物和下层的关怀,这让他和前现代有了另一种不同。但回到出人意料的死亡这个话题,乔治·马丁的心狠手辣和罗贯中笔下活不过三页的配角也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如果把历史当成一个故事,放远了看,是没有什么皆大欢喜的故事的,所以出人意料的死亡,也算是一种常态吧。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