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谈电影《睡眠》。
这部看上去相当无聊的艺术,其实也引出了 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主题之一,那就是“睡眠”。而这睡眠中,其实也 引申出了诸如 “梦境”“死亡”“宁静”“情色”等很多其它经典主题。卡巴内尔《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莱顿《沉醉》
莱顿,是位在英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他从小热衷于古代神话、圣经的题材,追求恬静、和谐、典雅的样式。他崇拜安格尔,复制过提香和柯勒乔的画,因此从这幅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主义的钟爱。库尔贝《塞纳河畔的年轻女子》
库尔贝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那个时代,法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特别繁荣的艺术时期。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后,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流派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强调激情和夸张,同时热衷表现的是各种神话、寓言题材等。而到了库尔贝,逐渐开始打破了高贵事物才能入画的传统,开始直接的、客观的描绘各个阶层的人与他们的生活,不再粉饰。雷诺阿《侧卧的浴女》系列
雷诺阿笔下的女性,总是那么的体态柔美、肤色如凝脂一般。在他的珍珠绘画时期,人物的质感似是自带珍珠般光泽,气氛唯美极了。而这一系列睡着的女人,她们是那么的静谧,没有一点情色的意味,只让人在极富美感的身体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莱顿《燃烧的六月》
英国皇家画家莱顿先生的又一副作品,一个穿着橙红色长裙的女人在沙发上沉睡,整个画面的颜色非常浓郁而有张力,女子的睡姿也很像古希腊艺术中的女神风格。然而,这看似沉睡的宁静中,却又暗藏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画面中的右上角,露出了一小盆夹竹桃花,而这种植物是带有毒性的,暗示了睡眠和死亡之间的一种关联。而整幅作品,也给人一种 绚烂至极燃烧成为灰烬的壮美感。蒙克《次日》
蒙克是一位表现主义画家,也有人称其作品中有大量的象征主义元素,不过这些都不能完整的概括他。他是一位世纪末艺术家,他的画中描绘的是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相貌。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叔本华所描述的那样,他是哲学家式的艺术家,尘世的悲哀凄苦、无处不在的死亡、灵魂深处的恐惧、邪恶残忍的女性与无助扭曲的情欲贯穿其一生的艺术主旨,他用激烈扭曲的笔触和极端的主观意识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即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职责不是迎合大众的安全感需求,而是对存在本质的探求。波提切利《维纳斯与战神》
而这幅作品,是表现古希腊神话的,其中侧卧睡着的战神和唯美清醒的维纳斯的美与爱神行成画面中的对比,这也是油画作品中很少表现出来的宁静氛围。骁勇善战的战神在美神面前,变成了一个沉睡甚至显得有点虚弱没精神的少年,维纳斯在这里变成了祥和的人类之母。这代表了一种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平最终压倒了战争。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这是一件米开朗基罗早期的一件经典代表作,为圣彼得大教堂所制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取材自经典的圣经故事,此时的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的躯体痛苦不已。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似乎突破了常规意义上圣母的圣洁。此时的圣母头发蓬乱、身体浮肿、肚子鼓胀、皮肤紫黄、脸色死灰,就像一个经受了巨大的病痛折磨最后死掉的平凡妇人尸体一样。有人说,这哪是圣母啊,这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溺毙娼妇啊!双手无力的垂在床边,更显示出整个沉睡着人的死亡气息。卢梭《沉睡的吉普赛人》
卢梭的这副沉睡者,似乎相较于其它,多了更多复杂的气氛。卢梭的作品,一直带有一种原始感的神秘色彩,散发着人的原始本性,所以看上去显得还很稚拙。本文头图: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永恒的“沉睡之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