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1日 18:06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庄泽晞
孙中山
内忧外患陈炯明
国民党的更大忧患,还在于与北京政府的政治分歧。曹锟、吴佩孚政权被推翻后,段祺瑞主掌临时政府,上台后旋即筹开善后会议,连日电邀各省要人来京列席,以沟通各方意见。孙中山一派则不甚配合,提出国民会议与之相持。《益世报》通讯称:“段系政客急进善后会议不遗余力,惟民党重要份子,迄未表示赞成之意,殊属一大难题。”段祺瑞积极向各民党要人疏通,请其“勿再坚持召集国民会议”(《益世报》1925年1月1日)。国民党态度则颇强硬,不仅派员赴各地宣传国民会议,以扩大影响,中央执行委员会更发表宣言称:“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为今日民族求独立解放之唯一途径,乃实现本党政策之第一步与以党建国之第一步,故必以此提出国民会议,任何诬蔑、威胁皆不暇顾。愿同志及国民矢诚拥护。”孙中山秘书黄昌谷且向记者表示:“善后会议但可代表各面领袖式之名流、政客、军阀等少数人之意见,比之由农、工、商、学各团体及全国人民所召集之国民会议能代表真正民意者截然不同;中山先生是否加入善后会议,第一须以病体之能否速愈为前提,且必须以该会议是否确能解决各种纠纷为断。”(《京报》1925年1月6日)面对北京政府的恩威并施,乃至需以中山之病为辞,也反映了民党的应对乏术。孙中山先生祭堂外挂的挽联
功罪评说唐绍仪与孙中山在总统府合影。
梁启超与中山则于戊戌年间即已订交,后因政见不合,遂鲜少接晤。中山逝世次日,便有《晨报》记者往访梁氏问其感想,梁谓:“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不能不公鉴的。实□我对于他最佩服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始终未稍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对于群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应用;第三,是操守廉洁——最少他自己本身不肯胡乱弄钱,便弄钱也绝不为个人目的。孙君人物的价值就在这三件。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因为不择手段的理由一倡,人人都藉口于‘一时过渡的手段’,结果可以把目的扔向一边,所谓‘本来目的’倒反变成装饰品了。孙君手段真运用得敏捷。我记得民国六年有一位朋友闲谈说:‘孙文与段祺瑞乃至当时所谓督军团如张作霖等等,有一天因利害共同上,会联合起来。’我当时觉得这话太滑稽了,谁知竟成事实!这是最近人人共见的一个显例。……但我以为孙君所以成功者在此,其所以失败者亦未必不在此。我们很可惜的是,孙君本来目的没有实现的机会□便死去了,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孙君的手段,无从判断他的真价值。”(《晨报》1925年3月13日)另据报道,翌日上午梁启超前往吊唁中山,国民党中一部分少年党员对其谈话愤恨不平,诘问道:“某报所载足下谈话,谓先生(指中山)为目的不择手段,此是何解!”梁氏答称:“此不过余个人慨叹中山目的未达而已。”少年党员尚欲再问,经汪精卫阻止,始无言而退。(《顺天时报》1925年3月15日)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