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9日 14: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天漫
阳燧灯和多枝灯均于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创制的新灯型就是装烟管的环保灯,从中可以窥见古已有之的环保理念及先人的智慧。
单烟管釭灯考古线图。
河北满城一号西汉墓曾出土有环保釭灯——从灯室到灯腹间连接着一道烟管,能将灯烟导入腹内,而灯腹内壁上尚存一薄层白色水碱,证明其中曾贮水。聪明的古人将灯加设烟管,将灯烟导入灯腹的水中,这样就会减少烟炱而使室内保持清洁,无疑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在湖南长沙五里牌四〇一号西汉墓中,还曾出土过装有双烟管的灯,这样烟气的流散就会更加通畅。
双烟管釭灯考古线图。
这种烟管当时被称为“釭”,此型的灯亦称“釭灯”。釭是指中空的管状物,《释名·释车》曰:“釭,空也,其中空也。”南京大学历史文物室所藏的据出自长沙柳家大山西汉墓的此型灯,肩部铭文中标出的名称为“铜釭”。晋·夏侯湛写有《釭灯赋》,称此型灯“取光藏烟,致巧金铜”(《艺文类聚》卷八〇引)。“藏烟”正是其特性优点。自南北朝到唐代的文学作品中,此型灯常被言及。齐·王融《咏幔诗》的“但愿致樽酒,兰釭当夜明”,南朝梁元帝《草名诗》的“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的“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银釭半下帷”等句,均是对釭灯的写照。
及至宋代,此型灯已经颇少见,像晏几道的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大约只不过是在用典故而已。清代一些讲声律对仗的小册子有时还提到釭灯,如《笠翁对韵》所举“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声律启蒙》所举“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但《康熙字典》“釭”字下说“按金釭非灯,乃诗人误用也”。可见由于此型灯久不行世,关于其形制和性能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了。
“长信宫灯”考古线图,该文物出土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
但在釭灯盛行的汉代,它的样式还是很丰富的。在湖南长沙桂花园西汉墓曾出土呈牛形的釭灯、在广西合浦西汉墓曾出土呈凤形的釭灯。而河北满城二号西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设计更为精巧:该灯呈宫女跪坐捧灯状,宫女右臂上举,实为烟管将烟灰导入宫女体中;左臂则把持灯室,整体造型看起来毫无造作之感。此种灯更多见的是雁鱼灯,在山西平朔、襄汾及陕西神木的汉墓中曾各出土一件,新近发掘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亦出土一件,均以雁颈充烟管,雁口衔鱼。
“长信宫灯”考古线图,该文物出土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
在汉代,雁鱼构成一种吉祥图案,釭灯制成此型,无疑更会博得人们的喜爱。高度概括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当时人们融环保理念与审美思想为一体的艺术追求。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