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又来了一支新的军队,最初老百姓对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充满了恐慌和敌视,可仅仅数月之后,当地人民就转变了态度,将这支军队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军队",并且真心诚意地将其视为"子弟兵"。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在短时间内就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了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
其次中共中央努力打造的"统一战线"争取了尽可能多的支持。在抵达陕北初步摆脱困境后,中共开始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富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考量着中国革命的未来。如何团结全国的绝大部分力量组成最广泛的全民统一战线就成了当务之急。1935年12月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鲜明地提出,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更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指出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瓦窑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大调整。自此,一切革命阶级都被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此后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陕甘宁根据地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党的土地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文化政策也随之进行了必要调整,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特别是在土改中,注意对地主不搞肉体消灭,给富农以出路。同时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工作。这也是红军能够迅速在陕北落地生,团结群众的最重要的保障。瓦窑堡会议
第三是在中共中央在陕北推广普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长期以来"双拥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战无不胜的法宝。1937年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这为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开展双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形成的延安精神打下了基础。红军买卖公平,待人和气,胜过当地群众见过的任何一支军队。陕北条件艰苦,红军长期转战深山老林,风餐露宿,体力消耗极大,又经常衣不保暖,食不果腹。但是为了减轻当地人民的负担,红军部队乃至中央党政军机关都尽量自己动手挖窑洞、造土炕,甚至开荒种地。红军还注意平时在训练出操的空闲,帮助老百姓种田,修缮房屋,红军的医护人员也经常深入村落帮贫困的老百姓看病。老百姓的心眼是最实在,谁对他们真心诚意,他们就把一切都捐献出来。虽然西北地瘠民贫,但当地人民还是千方百计地为中央红军筹粮、筹款,各方动员做好战地勤务工作。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各地群众为其提供的物资和款项根据不完全统计有:吴起镇农民捐粮2.5万斤、猪羊50多头只,几千斤羊毛和成百匹布。陕北筹粮970余石,赤源县筹款1600多元等。此外群众还主动把红军伤员接回自己家里疗养,仅赤源县六区一次就安置伤员200多名。在直罗镇战役中,富县和中宜县组织了数百副担架转送伤员和军用物资。红军东征时,仅绥德、清涧两县在20天内造船60多只,保证了部队渡河作战,延水县出担架1000多副、驮畜800多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仅4个多月,陕北的妇女就做军鞋8486双、袜子553双,延川县在4天内就赶缝军服3000多套。陕北成为后来不断开展"双拥"工作的先驱和光辉典范。最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
再有就是红军切实掌握好"民族政策"。陕北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常年居住着回,羌,满,藏,蒙古,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而且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红军在在长征途中,就非常注意执行民族纪律。1935年8月15日红25军到达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在进入该地区之前,军政委吴焕先多次在部队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如"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在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猪肉,猪油等),禁止打回民中的土豪;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中打水,注意回避回民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并且积极宣传红军对回民的政策和回汉团结的重要意义;红军战士除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外,还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红军医务人员也热情为当地的群众治病,红25军领导亲自到清真寺拜访,赠送匾额和牛羊等礼品并且邀请清真寺的教主和阿訇到驻地做客,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说明红军只是借路通过,不征粮,不派款,不拉夫; 红军的宣传和实际行动,很快打消了回民的顾虑。阿訇带领回民抬着礼品、赶着羊回访慰问红军,回族妇女也主动为放哨红军送饭送水,甚至有五六名回族青年还报名参加了红军。8月17日傍晚,红25军离开兴隆镇时,男女老少涌上街头欢送,街道两旁香案上放满了油香、水果,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回族群众欢送红军离开了镇子。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清真寺毛泽东曾在此夜宿 新华网
不久后中央红军也在进军途中经过了上述回民聚居区,在进驻前,中央军委就下发了《回民地区守则》,专门拟定了在回民区应遵守的四项条款:"(一)进入回民区域,先行代表同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获得回民的许可,方准进入回民村宿营,否则应露营。(二)保护回民信教自由,不得擅自入清真寺,不准损坏回民经典。(三)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各部在回民区不得吃猪肉、猪油。(四)宣传红军民族平等的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民"。10月5、6两日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了宁夏的公易镇、兴隆集、单家集回族聚居村,当时已经是深秋季节,夜间的温度已经相当寒冷,可是红军严格遵守"四项条款",坚持在村外宿营,不打扰回族群众。回民群众看到红军住宿野外,非常感动,纷纷腾出房子,请红军到他们家里去住。毛泽东到单家集后,也亲自到清真寺拜访阿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红军到达和离开时,回族群众再次在街道上摆上桌子,放满茶水、油香和水果,欢送红军,场面极为感人。7日清晨,红军离开单家集向六盘山进发。10多天后与红25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而在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路过宁夏时,他们和中央红军一样也受到当地回民的热烈的欢迎,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