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清朝状元书法:令人叹为观止!2016-11-06 07:07:01 书画-鉴赏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1-6 10:08:47
标题:
清朝状元书法:令人叹为观止!2016-11-06 07:07:01 书画-鉴赏
1.戴有祺
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字丙章,号珑严。
清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
2.于敏中
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叔子,号耐圃。(1714—1779)。
清乾隆二年(1737)状元。
3.王杰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
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
4.钱棨
钱棨(1734-1799),字振威,号湘舲,祖籍无锡,长洲人。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他也是
中国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状元
。
5.朱昌颐
朱昌颐(1784年-1855年),字吉求,号正甫,又号朵山,海盐人。
道光丙戌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6.李承霖
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严,号果亭,(1808年-891年),享年84岁。李承霖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乡试中,举经魁(中举第一名称解元,前五名统称举经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国家因庆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称恩科)中,被
道光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
。
7.翁同龢
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
咸丰六年(1856)状元。
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8.夏同龢
光绪二十四年
,夏同龢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八年,夏同龢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
9.徐郙
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人,同治元年状元。
清同治元年(1861)壬戌科状元
。
10.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
11.陆润庠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
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
。
12.吴其濬
吴其濬(1789-1847),字瀹斋,号吉兰,别号雩娄农。清朝植物学家。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人,卒于故乡。嘉庆进士,1817年官授翰林院修撰。
吴其濬是清代河南唯一状元
。
13.刘福姚
广西桂林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
,十五年(1889)任内阁中书,十八年(1892)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
广西最后一名状元
。
14.曹鸿勋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仲铭,号兰生。(1848-1910),
清光绪二年(1876)状元
。
15 .黄思永
江苏江宁人。字慎之,号亦瓢。(1842-1914)。
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
黄思永幼丧双亲,生活贫困,抄经书、教书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任职礼部,又考进军机处。光绪六年,得中状元。
16.梁国治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阶平,号瑶峰。(1723-1786)。
清乾隆十三年(1748)状元
。
17.梁耀樞
广东顺德人。字冠祺,号叔简。(1832-1888)。
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
。
18.林召棠
广东吴川人。字爱封,号芾南。(1786-1873)。
清道光三年(1823)状元
。
19.龙启瑞
广西临桂人。字翰臣。(1814-1858)。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
。
20 .鈕福保
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榜名福保。字右申,号松泉。生卒年不详。
清道光十八年(1838)状元
。
21.王仁堪
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字可庄。(1848-1893)。
清光绪三年(1877)状元
。
22.王壽彭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次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王寿彭少年苦读,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
年仅二十七岁即状元及第
。
23.吴鲁
福建晋江人。字肃堂。(1845-1912)。清
光绪十六年(1890)状元
。
24.张建勋
广西临桂人。字季端,号愉谷。(1848-1913)。
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
。
25.骆成驤
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字公骕。(1865-1926)。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
。
26.张之万
河北南皮人。字子青。号銮坡。(1811-1897)。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
举人
赴京应
礼部试
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
科举制
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
封建社会
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
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
殿元
。又因居
三鼎甲
之首,亦别称
鼎元
。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
郑谷
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时
南汉
《十国春秋》云“
刘龑
(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
对食
,尚衣多半状元郎。”
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
亚元
,第三、四、五名称为
经魁
,第六名称为
亚魁
。第四次北京的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
贡士
,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
中国科举制度
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
武状元
185名(有姓名记载的)。
状元就是类似今天
高普
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
贺知章
、
王维
、
柳公权
,宋代的
张孝祥
、
文天祥
,明代的
胡广
、
杨慎
,清代的
翁同龢
、
张謇
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
榜眼
”、“
探花
”,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
翰林院
修撰
。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
升迁
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在清朝的殿试主要以应考者的书法来定优劣,清朝政府原本只是要求试卷形式上的整齐,以利阅卷者评阅考卷。到了康熙年间,中年时的康熙对书法产生爱好之心,于是天下的士子在上行下效的风气下,纷纷勤练书法。而这个风潮对于状元的择取也有莫大的影响力,在康熙三十年,殿试拟吴昺为状元,可是康熙喜欢第二名的
戴有祺
的书法字,于是戴有祺便成为钦点的状元了。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的
孙伏伽
,最后一个状元是清
光绪
三十年(1904)的
刘春霖
,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
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
傅善祥
,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作者:
思雨
时间:
2016-11-16 06:53:43
好帖!百读不厌!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1-16 16:33:13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这字能不好吗!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6-11-16 18:25:37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欣赏状元书法。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2-9 19:06:13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作者:
zxcvb
时间:
2017-2-9 22:17:51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作者:
甲丁
时间:
2017-4-26 15:14:48
宣传书画艺术,弘扬优秀文化!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