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文字有年龄 [打印本页]

作者: 思雨    时间: 2012-7-17 22:40:19     标题: 文字有年龄

文字有年龄


    二十岁的人,写不出四十岁的文字;四十岁的人,写不出六十岁的文字。
    老者的文字,是脱去了穿了大半辈子的厚厚冬衣,没有二十岁时的俏丽,四十岁时的老成,不紧不慢,风格反而平淡。年少时,偶得孙犁的一本《尺泽集》,薄薄的二百页,比十六开稍窄,话不多,却耐人回味。
    那时,孙犁已年届古稀,他说自己的婚姻,是一个下雨天,还是他未来的老丈人在门梢洞里闲坐,两个说媒的,跑来避雨,随口寒暄:“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媒人笑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就这样,经过来回跑了几趟,一桩亲事竟然说成了。
    年老的人,想到的都是沉睡岁月中的小事。
    巴金最后的文字,是为曹禺的遗文集《没有说完的话》写序。巴金躺在病床上,不能握笔,就由女儿小林代笔,他断断续续地说,但文思一直很连贯,“躺在病床上,我经常想起家宝。六十几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北平三座门大街十四号南屋,故事是从这里开始。 ”
    那些轰轰烈烈的事、那些兴高采烈的事、那些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的事,老者的文字中极少提及,他们是坐在夕阳余晖里,尽想些温暖而幸福的事。
    我所在的城市,城北的一处老宅子修缮保护。房子的后人,一位清华大学的老教授,耄耋之年亲手写下幼年时在老宅的光影记忆。
    老教授的文字,像一张未刷油漆的桌子,没有弯拐和修饰。
    都说些什么?他说,小时候过年在家中吃云片糕、姑母出嫁、老祖母过世出殡、堂屋供桌上的器件摆设、庭院里的一棵核桃树、昔日河上各种船只往来穿梭……
    他,絮叨些家常话,说些依稀的景物,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事情。
    一个人,年老了,离开故土几十年,他就只记住这些。
    从孩童走来,小时候吃过的食物,滋味还在嘴里回旋,像牛一样反刍。稚眼瞳瞳,看别人结婚、
    看别人忙碌、看别人离开
    尘世。他记得那些粮行、草
    行、蛋行、饭棚、粥棚、家具
    摊、廉价衣服摊,捏糖人
    儿、拉洋片、卖花生瓜子、
    香烟洋火、香干臭干的小
    贩来来往往……一座庞大
    的记忆之城,在深蓝色的
    天幕上渐渐隐去,那些式微的小细节越来越清晰。
    我是在一个午夜的灯下,品读那些纸上絮语的。年轻时,落笔为文,情炽意热,词藻铺张。人到中年,我喜欢老者冲和的语调,浓烈转向平淡,简洁之中富于蕴藉,细微的舒缓节奏,如昆虫轻触弹跳,掠过草尖。没有好大喜功,轻佻张扬,行到水穷处,从此返璞归真。 □王太生




作者: 雪飞    时间: 2012-7-18 09:24:30

本帖最后由 雪飞 于 2012-7-18 09:25 编辑

文字有年龄,我赞同。也就是文化的功底,是时间和岁月的结晶。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