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艺术品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1:29     标题: 艺术品欣赏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11-27 14:42 编辑

以色列出土古代雕像 造型酷似《思想者》                                                                                               

2016年11月27日10:21     

                                                                                                                        
                 
                                                                                                                           
  由以色列考古学家和高中生组成的考古队近日发掘出一只拥有3800年历史的陶壶,上面还塑有一尊呈沉思状的人物雕像,高约18厘米,造型酷似法国雕塑家罗丹举世闻名的作品《思想者》。
  为了确保文物在施工中不受到破坏,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派出多支考古小队在全国各主要建筑工地展开发掘工作。在最近几个月里,各发掘队已经找到了许多的珍贵文物。
  文物管理局23日表示,这只陶壶是考古队在特拉维夫郊外的奥尔耶胡德进行发掘工作时找到的,考古学家认为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中期。考古专家认为,被发掘的器物可能是祭祀古代某个群体的要人时所用的祭品。
  然而,如此高规格的祭品,尤其是还包括这样一个造型独特的陶器水壶,这在以色列的考古发掘中还从未出现过。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2:46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11-27 14:23 编辑

常玉《瓶菊》在香港佳士得拍出逾1亿港元                                                                                              

2016年11月27日09:23      

                                                                                                                         
                 
                                                                                                                                                                                        
  新浪收藏讯 11月26日晚,佳士得250周年秋拍在香港举行,常玉的一幅《瓶菊》在当场以9100万的港币落槌,含佣金成交价高达1.0358亿港元。
  在现当代艺术拍场上,常玉无疑是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他的《五裸女》在2011年带领中国油画迈入“亿元俱乐部”时代,其本身也成为西方公认的世界级绘画大家。这幅《瓶菊》的拍前估价为2000万至3000万港元,为1950年作品,细腻的笔触,动人的色彩,丰富的细节,有一种难以名状、中西交融的美。乌黑的底色上,画家勾勒出一朵朵绮丽的金色菊花,映衬出花瓶底下的红桌。这幅作品是常玉黄金时期的代表作,唯一一幅金色瓶花。这位生前潦倒穷迫的画家又一次在拍卖场上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4:52     标题: 2016西泠秋拍   丁光燮 牧牛风景   布面 油画   1942年作   45×60cm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5:59     标题: 丁光燮 溪边   布面 油画   1942年作   45×60cm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7:29     标题:  梁锡鸿 瓶花   布面 油画   签名:锡鸿   30年代作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8:26     标题: 刘海粟 玉泉观鱼   布面 油画   1935年作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29:31     标题: 古元 人民的刘志丹   纸本 版画   1944年作   出版:《古元木刻选集》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32:15     标题:  文森‧梵谷 《静物、花瓶内的雏菊与罂粟》 油彩 画布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33:46

紫砂名家精品赏析                                                                                               

2016年11月25日02:54        

                                                                                                                        
                 
                                                                                                                          
汪寅仙《九头梅桩》

江建翔《提梁套壶》

江建翔《大松竹梅》

高旭峰《大汉韵壶》
高旭峰《掇球壶》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35:27

译元说壶:龙飞凤舞                                                                                               

2016年11月25日02:34      

                                                                                                                        
                 
                                                                                                                             其实近几年,我做的许多壶都有两个人的思想在里头,一个是我,另一个自然就是我的先生。先生蛮懂壶,很会鉴赏壶的气形,但不会做,只能算个资深的“壶友”。他也曾跃跃欲试,奈何总效果不佳,只得放弃,转而画些草图或与我沟通些新壶的寓意思想之类,我也会结合两个人的想法完成一把壶。

  不知是我俩天生合拍还是都爱琢磨突破的缘故,但凡是两人讨论出来的壶成型后总能出其不意,美观且新奇。就如这《龙飞凤舞》,把为凤而嘴为龙,三足鼎立,这些都有源可溯,独独这盖钮改自于双环而少一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便是先生的意思,他真是个有趣的人。

  我做《龙飞凤舞》时,本意是嘴与把赋以龙首与凤首,再在壶盖上雕刻一只雏凤作为壶钮,贴合“龙飞凤舞凤非龙”的情调。先生觉得不是很妥当或觉有些俗气,龙凤的主题在紫砂壶类中虽寓意吉祥却也见怪不怪,没多少深意了,继承传统固然是好,但也要时刻思量推陈出新,他眼神认真凝重,我点点头,同意他的说法。汲取别人客观的建议是紫砂这块土教给我人生百态中最重要的一点,更何况那人还是我最信任的先生。

  先生喜爱顾景舟大师的一把福寿夙慧壶,双环直筒,不能得才心心念念。他建议将双环搬到《龙飞凤舞》上,桥钮中置双环,环环相扣,不弃不离,寓意正顺于龙凤主题,我觉得实在可行。双环置于容量大的紫泥直筒壶上能呈隽永沉稳之态,但龙飞凤舞段泥为料,壶身小巧而饱满,且龙凤雕纹十分明显,加以双环不免繁琐拥挤,有些不伦不类。我私改了双环,变成一环,立刻清爽好看了许多,也加了几分新意在其中。

  本以为先生会对此有些异议,未想他连声称好。“龙与凤不一定非要以双字来制约他们通俗的成对之意,他们可以可以为夫妻,可以为知己,留一些空间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人也是如此。”先生如是说。我本没想到这些意思,听先生一讲还真有这几分韵道,以古透今,有滋有味。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37:11     标题: 2016西泠秋拍 清·程邃刻寿山石郑簠自用印 1.8×1.9×5.1cm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11-27 14:39 编辑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1-27 14:39:20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6-11-27 14:41 编辑


名家篆刻专场推出的印石名品皆为篆刻史上引领时流之大家所作,齐聚程邃、吴让之、陈鸿寿、赵之琛、徐三庚、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陈巨来等名家的篆刻精品。其中尤以程邃刻郑簠自用印之稀见性与吴昌硕刻印十五方齐现西泠拍卖最令印石藏界所瞩目。清程邃刻寿山石郑簠自用印是目前唯一一件流通于市,且有出版的程邃治印,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世上难寻其匹。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亲手所刻的每一方印章都为藏家所珍视,本次西泠秋拍一次性推出十五方吴昌硕刻印,实属良机难得。另外,珍品田黄专场推出的近人杨千里刻于右任自用古兽钮田黄印珍稀少见,此方田黄印重30.7克,印文“关中于氏”表达了于右任身处异地,心怀故乡之情。016西泠秋拍 杨千里刻古兽钮田黄石于右任自用印 1918年作 2.2×2.2×3.5cm 30.7g
  名砚专场推出清代阮元铭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砚,这种由阮元仿制青铜器样式的端砚且流通于市的仅此一件。此砚以端溪佳石造制,造型整体仿西周青铜器“叔邦父簠”,配紫檀木砚盒,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二玄社《古名砚》中出版。整器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繁复细致,雕工精湛,品相完好,实为文房雅玩之瑰宝。

2016西泠秋拍 清·阮元铭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砚 13.4×9.5×4.2cm

拍品出版于《古名砚》第一卷P67,记录·资料P10,二玄社,1974 年。


2016西泠秋拍 清·阮元铭仿西周叔邦父簠端砚 全形拓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6-12-18 21:17:07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参展寿山石雕精品《红军过雪山》。 记者刘可耕 摄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 10:29:13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1-2 10:30 编辑

福州展出寿山石“卤鸭” 惟妙惟肖民众真假难辨                                                                                              

2017年01月02日06:30      

                                                                                                                         
                 
                                                                                                                          
民众参观寿山石“卤鸭”。 张斌 摄


用寿山石雕刻的“卤鸭”作品。 张斌 摄

  1月1日,在福州一展馆内,用寿山石雕刻的“卤鸭”作品让前来参观的民众真假难辨。(张斌)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7-1-2 15:26:59

欣赏收藏。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 17:29:45

谢谢关注!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1-10 06:32:08

清嘉庆粉彩番莲包袱式瓶

白玉凤首壶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1-10 07:05:39

好帖!学习!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7-5-26 18:41:58     标题: 国内外博物馆里作为“镇馆之宝”的瓷器 2017-05-25 17:03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7-5-26 18:43 编辑

      中国瓷器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国宝级重器数不胜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没有留存下来,有些却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成为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本次小编精选国内外最著名博物馆的镇馆宝瓷,带您一起走进“博物馆奇妙之旅”。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清康熙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

  
简介: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乾隆各色釉大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简介:全瓶从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种彩釉间以金彩圈线相隔。口部饰金彩、紫地粉彩、绿地粉彩各一周。颈部饰仿哥釉、青花、松石绿釉各一周。肩部饰窑变釉、斗彩。腹上部饰粉青。腹部饰12个霁蓝地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吉祥图,其中6幅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万字带等组成的寓意“福寿万代”的图案,另外6幅为“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太平有象”、“吉庆有余”以及楼阁山水、博古图。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北宋

【文物产地】:汝窑

【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简介: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明万历五彩龙凤大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明代万历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瓷器,为清宫旧藏

  
简介:侈口大圆盘,窄脣,矮圈足。胎薄,施釉洁白,器面图案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共同描绘成。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南京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

  
简介: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是景德镇为清宫专门烧造的大内瓷器,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所使用,是粉彩在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蓝色釉面光洁平滑,瓶体描金,繁缛奢华,灿烂夺目。瓷瓶腹部有镂空云雾花纹,透过镂空花纹,可看到瓶内能转动的圆柱形瓷内胆上的绘画。一动一静,结构奇妙,巧夺天工。

岁寒三友纹梅瓶

  

南京博物院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明代洪武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随葬明器

  
简介: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鸟纹抱月瓶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清雍正年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简介:鸟纹抱月瓶,全称“清雍正款景德镇官窑粉彩花鸟纹卷云耳抱月瓶”,是清代雍正年间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一件官窑瓷器,是当时粉彩瓷的精品,清末民初流入海外,现属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在抱月瓶的一面,两只白头翁鸟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头。在抱月瓶的另一面,一对白色的鸟栖息在不同的开花树上,一对蝴蝶则在蓝紫色的翠菊上震动着双翅。图画的细部描绘非常美妙,反映了这件物品是由宫廷委托,在景德镇的御窑制作的。每一簇树叶都由四种不同的绿色阴影构成,盛开花朵的阴影也勾勒得非常巧妙。为雍正粉彩不可多得的精品。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

  

英国大英博物馆 镇馆宝瓷

【制作年代】: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

【文物产地】:景德镇官窑

【文物原属】:华裔古玩商吴赉熙旧藏

  
简介: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最有名的是至正十一年(1351) 青花龙纹大瓶。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 ,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可见此瓶的影响力。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看点有四:
看点一:大器,造型挺拔,俊秀。难得的是成对的,保存完好。细看龙凤纹,云纹,象鼻瓶耳,缠枝莲纹等绘画笔法完美无缺。实属元青花之中的精品。看点二:铁锈斑。元青花的铁锈斑是鉴定元青花的一大特点,此瓶可以说是个范本。看叶瓣处,尤为明显。看点三:画工精湛。飞龙生动,笔法流畅。看点四:该瓶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此对大瓶现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鉴定的标准器物,天下无双。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7-5-26 18:53:21

凌云 发表于 2016-11-27 14:35
译元说壶:龙飞凤舞                                                                                   ...

欣赏,学习。
作者: 大漠    时间: 2017-6-11 14:38:26     标题: 各时期粉彩瓷的特点

粉彩瓷绘艺术始于清代,是在陶瓷古彩绘画的基础上,汲取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康熙粉彩碗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

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总体来说雍正粉彩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色彩秀丽。

乾隆粉彩人物碗
至乾隆时期,一改雍正粉彩轻盈精巧、细腻典雅的风格而朝着繁缛富丽的方向发展。乾隆时期粉彩纹饰内容丰富多彩,装饰效果可与珐琅彩媲美,并因造价低廉且便于批量生产取珐琅彩而代之。同时,清五彩也几乎被其同化和淹没。至清中晚期,粉彩艺术由鼎盛发展逐步转向因袭陈规,总体技艺因循守旧,大不如前。
晚清时期,传统粉彩艺术渐趋没落,却开始盛行一种先以浓淡相间的黑料在白瓷胎上勾绘花纹,再以淡赭和少量水绿、草绿及淡蓝、淡紫等色料填色的装饰方法,称之为浅绛彩。

民国粉彩碗
民国的开始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御窑厂的一些绘瓷名家和一些外来艺人开始思考并寻求个人艺术风格的发展。受中国画创作思潮的影响,他们用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辅以丰富绚丽的粉彩色料,结合传统的瓷绘技法,展现出粉彩瓷艺全新的风貌。较之从前重图案表现、重装饰效果的粉彩瓷,这种借鉴中国画构图形式,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且附加题款和印章的新型装饰形式被称之为新粉彩艺术。它少了旧粉彩的匠气,多了文人的雅气,成为粉彩瓷绘艺术的主流,影响至今。

“7051”毛泽东专用瓷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出类拔萃的老艺人结束了各自为阵的“红店”(彩瓷加工作坊的俗称)生涯,全都集中进厂。这时的作品在装饰技法和题材上保留传统,但也加入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生产内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1975年初,中央要求为毛主席特制一批以梅花为题材的生活用瓷,被称为“7501专用瓷”。其釉上彩绘全部采用粉彩创新技法装饰,即以“玻璃白”打底,再以含洋红的水笔点出梅花,使之具有阴阳向背和国画墨色韵味的变化。这套专用瓷以餐具、茶具为主,配制了文具,一套共92头,被誉为“天下第一瓷”。它不仅推动了粉彩瓷绘技艺的革新,也有力促进了当时日用瓷的发展。

卡戳网评聘艺术家施国卿作品--粉彩瓷瓶《乐在其中》
时至今日,粉彩瓷艺的魅力依然迷人,其装饰技法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有重工粉彩,亦有逸笔写意,有工写兼备,亦有没骨渲染,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