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孙中山先生书法墨迹欣赏(组图) 2016.11.16 15:17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5:49     标题: 孙中山先生书法墨迹欣赏(组图) 2016.11.16 15:17

孙中山先生身前留下了大量的墨宝,既有珍贵的革命史料,也有或赠予友人或感悟自勉的警句格言。他的书法取法北碑和唐楷,兼及苏东坡行书,大字宽博厚重、雄浑开阔,小字书札劲健俊朗、高雅脱俗,别具一格。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人民网-书画频道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中选取展出的部分墨迹手稿等珍贵文物汇聚成篇,以此来展现孙中山先生的书法造诣及其精彩人生。图为孙中山题赠马湘“共和”条幅。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6:07     标题: 孙中山题赠梁钟汉“博爱”横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12-8 05:25 编辑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6:36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7:18

孙中山题赠萧萱“致虚守静”横幅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8:06

孙中山书“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对联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19:36

孙中山题赠杨寿彭“天下为公”横幅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20:39

孙中山书《礼记·礼运·大同篇》条幅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21:56

孙中山书“夫天下之事……”条幅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05:24:34

孙中山关于实行“根本之改革”的文电手稿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6-12-8 05:43:53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6-12-8 05:45 编辑

中山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他的书法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韵味。中山先生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他放笔直书,随意挥毫,不受任何拘束,但百变不离其宗,刚劲有力的书法中透出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拘泥于传统布局排列,突破旧规,而更注重书写内容及笔下情感的表达,一气呵成。民国四大书家之一的谭延闿评说孙中山书法:“故时贤谓总理之怪,深得唐人气韵,流美自然,非力学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诡不随,又适如其人焉。”又说:“其书不但似苏东坡,而往往有唐人写经笔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资聪明,凡夫须学而不能也。”谭延闿也是民国一代书法大家,长期追随孙中山,所述当然透彻,这也成为评论孙中山书法较为经典的论述。
作者: 123    时间: 2016-12-8 05:48:04

孙中山在其《孙文学说》所说的“能用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大概亦可移用在他的书法中。孙中山写字十分认真,“生平未尝临池学书,而笔笔端重,胎息深厚,无潦草从事者。其手稿《孙文学说》,全书数万言,皆为总理手写,一字不苟。”孙中山擅楷书、行书两体,篆书、隶书均未曾见署。其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一篇中同一字出现多次,也决不删繁从简,而一字数型以其博。书法风格一脉相承,无论是案头小牍或挥椽巨构,所书皆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字字独立却气脉浑整。在从事长期国民革命中,孙中山有一特别的**惯,即在书写手令、信函时,往往喜用“西纸”,不用石砚磨墨,直接用毛笔沾外国墨水书写,取其便利而色调,不需磨墨功夫,以求节省时间从事革命活动。但他在题词赠送同志,鼓励仁人革命斗志时,使用的仍是毛笔、砚台、墨条和中国宣纸。
作者: 刘云    时间: 2016-12-8 05:52:04

学习、收藏。
作者: 刘云    时间: 2016-12-8 06:11:14

学习、收藏。
作者: zxcvb    时间: 2016-12-8 11:27:15

谢谢关注!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6-12-8 11:59:09

学习、收藏。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6-12-8 12:07:34

懂生活,是一种艺术,懂书画,是一种艺术 的生活。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6-12-8 13:19:17

懂生活,是一种艺术,懂书画,是一种艺术 的生活。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6-12-8 15:49:41

学习收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