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中国的核弹女王,却被诺奖亏待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6-12-31 07:48:13
标题:
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中国的核弹女王,却被诺奖亏待一生
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中国的核弹女王,却被诺奖亏待一生
艺非凡 2016-12-30 10:27
就命运而言,
休伦公道。
···
“核弹女王”
“宇称不守恒定律”横空出世,
让李政道和杨振宁联手捧走了
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全世界都在为另一个女人疑惑不平。
这个女人深入地下600米,
用一次实验敲定了这个定律的真实性,
也把李杨二人推向了诺奖的领奖台。
可由于种种原因,
她并没有被列在获奖名列,
在别人都为她可惜的时候,
她一笑泯是非,
为李杨二人扫清道路。
“我爱的是我的事业,而不是诺奖,再说,诺贝尔先生又不是我老公,我爱他做什么?我的老公叫袁家骝。”
但!晚年她给友人的信中,稍微诉说了自己的委屈:“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这位只爱老公的物理学家叫
吴健雄
,
乍一听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男性,
可她被称为“物理研究第一女士”、
“核子研究的女王”、
“东方的居里夫人”。
顶着华人和女性的身份,
她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第一位女讲师、
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
甚至由于学术硬件太强,
破格以外国人的身份,
参与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造出了世上第一枚原子弹。
她进入美国之后,
横扫15所大学的学位,
普林斯顿甚至不惜打破百年传统,
也要授予她终身荣誉学士,
在此之前,这份荣誉从未给过女性。
得过除了诺奖以外的所有大奖,
外太空甚至有一颗,
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星星,
而抛开这些科学成就,
她还有一个令人咋舌的身份,
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
依着江南姑娘如水般的清丽,
吴健雄本可于林徽因、陆小曼齐名,
但人家偏偏不爱这些,
窗外的莺莺燕燕自在飞,
她坐在窗子里竟是文理兼修,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吴健雄早早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低调为人,勤勉做事,
深知唯有知识方能沉淀。
这样的气度和学问,
放在百花齐放的民国时代,
也同样不容忽视,
而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到两个
对她影响至深的人。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父亲吴仲裔,
诚然吴健雄成就非凡,
可父亲同样不可小觑,
早年就读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后来积极投身革命。
他参加过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败北之后,
索性跑回故里,
开办免费的“明德学堂”,
希望消除乡间愚昧。
“积健为雄”,
是父亲对一个女儿的期待,
由于父亲思想开明,
又极为提倡男女平等,
吴健雄从小和兄弟同坐学堂。
上学详听文学知识,
下学广闻科学故事,
童年启蒙让吴健雄迷上理科,
却也累积了大量的文学资料。
所以当胡适来她所就读的学校讲学时,
她变成了胡适最满意的学生,
甚至破天荒在胡适的课上拿了满分,
胡适在旅行中遇见一本,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著作,
立刻掏钱买下,送给了吴健雄。
“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
大学毕业,
她本可以安分在城里做个小学老师,
可父亲不这么看,
以女儿的才智,
她应该继续深造才是。
“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现在我可能在中国某地的小学教书。父亲教我
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
”
她前往中央大学数学系,
一年后转战物理系,
很快,国内的学术环境已经满足不了她了,
在叔叔的帮助下,
她启程赴美,开始征战美国的学术巨鳄。
当她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
带她参观校园的是一个华人男子,
当时两人相谈甚欢,后来她才知道,
他是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
说起袁家骝,
可谓是袁氏三代最杰出的一个,
他没有沾染祖辈的恶习,
反而勤奋好学,克己奉公,
在燕京大学读书颇受司徒雷登青睐,
拿着奖学金赴美,
后来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只是到了袁家骝这一代,
袁家的祖业尽失,
赴美坐着三等船舱,
吃着有些发臭的鱼,
手中的40美元,是他的全部资产。
穿着中式高领旗袍,
服帖的腰身加上中长的裙摆,
配上一张堪比电影明星的脸,
吴健雄成为伯克利分校最独特的风景,
男人们为她着迷,
甚至有些女孩也为她的魅力倾倒。
而袁家骝对她来说还是最特殊的一个,
可父亲参加过反袁斗争,
自己也因维新之事痛骂过他,
在爱情和家世之间,
吴健雄有过挣扎,也试着和别人交往。
心爱的女人挣扎彷徨,
袁家骝却老实得可以,
他一言不发地等待,
没有为自己辩解,
深知自己需要背负家族的名声,
“没结婚之前,她该有自己的选择”。
好在最后吴健雄选择无视家世,
1942年她与袁家骝完婚,
当时作为中国同学会会长的钱学森,
还兴致冲冲地为他们的婚礼录影。
当原子弹被投放到广岛长崎,
战火终于烧到了日本本土,
也让日本民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可怕,
9月15号,日本天皇顶不住压力,
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与袁世凯签订屈辱的“二十一条”不同,
他的孙媳,作为参与曼哈顿计划,
唯一的华人,
亲手将中国从战火中拉了出来。
磊落一生,获得了极高赞誉,
唯一备受争议的,便是那段诺奖往事,
1956年,李政道走进她的办公室,
找她讨论宇称不守恒定律,
因为她是少数能听懂这个定律的人,
“虽然我感觉到宇称守恒定律错误的可能性不大,
但还是要去做一个明确的测试。”
于是,取消定好的船票,
取消陪伴丈夫的演讲旅行,
一席睡袋一裹,她住进了实验室,
一次实验成功之后,她没有急着发表,
反而关起门来,反复验证实验的正确性。
在心里无比确认之后,
她拿起电话,给李政道打了电话。
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蓄意为之,
她没能站在诺奖的领奖台上,
但这项研究,她总是不后悔的。
痴迷物理,吴健雄却也心系祖国,
战争、政治、科研、俗事,
绑住吴健雄的东西太多了,
当初美国找她参与研究原子弹,
试问她是抱着怎样的决心一定要完成。
然而几乎40年后,她才辗转回到故里,
只是那时,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的父母,也早就不在了。
回家了,夫妇两寻思着要做点什么,
于是合力捐出100万美元,
以父亲的名义,建立了“吴仲裔奖学金”,
为高校勤奋好学的孩子给点支持。
“我能拿出的钱不多,
但是我能多请些海外学者讲学。”
不仅是请人讲学,
70多岁高龄她也亲自上阵,
先后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
晚年继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奔走。
八十岁的时候,她说:“我今年八十岁,想想看,八十年很快便过去了。一个人真正能够做事的时候 ,还是中间的青壮年时期,头上是小孩子,到老了退休,精力也稍差了,也还有老年的困难,因此在青壮年时,应该多努力一下,不要以为来日方长。”
吴健雄在纽约病逝的时候85岁,
丈夫袁家骝携着她的骨灰,
将她安葬在苏州太仓浏河,
就在她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旁边,
没有其他任何因素的无奈,
死亡将她永远的带回了家乡,
大师贝聿铭自发为她设计了墓园。
她是世界一流的华人物理学家,
可惜却鲜为国人熟知,
她曾与诺奖擦身而过,
却为保全两个华裔学者咽下满腹委屈,
崇尚科学也情系桑梓,
最终她成为了父亲所期待的样子,
飒飒巾帼,积健为雄。
图片来源网络,艺非凡编辑整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