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沉香 [打印本页]

作者: 原汤    时间: 2012-7-26 20:54:13     标题: 沉香

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2-7-26 20:55 编辑

                                 沉香

沉香现在是大贵了,当然古时候沉香也贵,但不像现在的骤然腾贵。现在坊间假沉香也多了起来,沉香的产量太低,没有那么多的真沉香,所以假货大行其道,中国现在几乎不产沉香,日本也没有,在日本,几乎是从古时开始他们所用的沉香都要靠从东南亚一带进口,但日本著名的沉香“兰奢待”还在,在东大寺,国宝级,看一眼,亦算是此生有福。有办护照专门去日本看“兰奢待”的,像不像是去会情人?一段木头,竟有这样的魅力。

    小时候,记得有一次,家父从外边兴冲冲拿回来一包看样子像是糟朽了的木头,黄黄的,上边像是有土。家父对母亲连说这是好东西,要母亲把它放在箱子里,是衣箱。我以为是要用这香木来香衣服,现在想想,那可能就是土沉。那时候,是既没人熏香,也没人敢戴手钏,在那个时代,沉香,哪怕就是白奇楠,也没人敢伸张,大多数的人是不懂,即使是有人懂,也没人敢显摆这些事。家父拿回来的“香木”,我闻了闻,也没见有多么香,那些香木被放在了箱子里,后来去了什么地方,不知道。

    沉香贵重,但现在好像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戴沉香手钏,不用细参,十之有九都是假的,大一点的雕件,更没什么真货,真正的沉香虽沉于水,但实实在在,沉香是不合适用来雕刻什么。沉香之妙在于一旦点燃其香便是变化万千,这个沉香和那个沉香不一样,就是同一小块儿的沉香,一旦品起来“头香”和“尾香”也不一样,闻过真正的好沉香,便算是一番经历,吃菜与喝茶能说是“一番经历”吗?不能,而闻沉香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张爱玲懂沉香,她的小说《沉香屑》,单说题目,她就懂。在这世上,有拿着一大块沉香当劈柴烧的人吗?古人说的“一瓣心香”,这个“瓣”字还算靠谱,是一小片,一个“盔沉壳”劈开几瓣,也就几小片而已。古人说的“拈”香也对,用食指和拇指把一小瓣沉香拈起来,是如法。如用三个手指便是“捏”,如五指全上,便是“抓”。一个“瓣”字,一个“拈”字,足见沉香之珍贵。

    再说一句,起码在清代,沉香手钏不是戴在手腕上,而是挂在衣襟之上,那时候没有“猴皮筋”,把手钏戴在手腕上很不方便,不好解,做事也妨三碍四,都戴在右襟上。而戴在襟上的沉香手钏大多是高级奇楠,有香味,沉香一般是没有香味的。

    我现在写东西喜欢烧一点点沉香,小指甲盖儿那么一小片就足矣,都不到一瓣。其实说到沉香,是既不能用这个“烧”字,也不能用“点”,而是“爇”,“爇”字何解?请去查字典,但《新华字典》对许多字的解释都是不甚了了,那就意会吧。

    印度老山檀也好,但怎么能和沉香比?香气太薄。而沉香,是浑厚而变化万千。

    (王祥夫 辽宁籍作家大同市作协主席)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2-7-27 05:27:01

本帖最后由 浅草 于 2012-7-27 05:28 编辑

人为炒作也是它身价倍增的原因之一。
谨防假冒。俩月前,一老者登门兜售。
从腰间摸出一对儿玻璃球大小的黑色
“沉香球”,开价260元,说是汶川地
震震出来的,他托人淘换到三对儿,
看我识货才匀给我一对儿。我心眼儿
小,婉言谢绝后,不再理他。
   我发现,公寓里其他老人也不理他。
碰上了,唯恐避之不及。何苦?
作者: 雪飞    时间: 2012-7-30 10:01:31

真的就是真的,不是模仿的,底蕴不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