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浓浓中国味,年画知多少! CAFEXPO 2017-01-19 11:05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0 06:16:20     标题: 浓浓中国味,年画知多少! CAFEXPO 2017-01-19 11:05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1-27 21:59 编辑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用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那么对于我们每年张贴的年画,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年画起源于中国,作为一种正式的民间画种,年画的约始于五代北宋,其渊源却可以上推至秦汉或更早的驱鬼、避邪之类的守护神门画,旧称“纸画”、“纸片”与“画张”等。
宋代镂版雕印的发展以及春节庆祝活动的丰富促使年画得到发展,题材丰富起来,有风俗、仕女、娃娃、戏曲等。随着明代中后期版画的兴盛,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制与销行。明清时期可谓是木版年画的鼎盛期。清代末叶开始流行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盛行“月份牌年画”,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城市。
年画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种类繁多,这其中以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最为著名,接下来就让小编向大家一一介绍。
一、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 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一幅画一般可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三、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 ,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四、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介绍完这几种年画,快来说说你们家过年用的是哪种年画吧!




作者: 兰天    时间: 2017-1-22 07:41:49     标题: 50年前的年画是怎么样的?浓浓的美好生活气息! 2017-01-22 00:58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7-1-22 07:42 编辑


是在教育小孩热爱和平吗?


采茶带唱戏,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呀


种菜能手是怎样锻成的


那时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他们在玩手机


哪里都有少先队员


拖拉机技能高手,哪时有蓝翔吗


浓浓的春意


算盘是个什么东西,现在的小孩都不知道了吧


好孩子,关爱老人


又是蓝翔的


工人,农民,科学家,军人


那时候喜欢月半吗?画这么肥


小男孩,你应该好好看你的信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6 13:59:12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6 13:59:57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6 14:01:09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6 14:02:19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1-26 14:03:10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7-1-26 15:09:04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1-27 22:03 编辑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7-1-26 15:10:44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1-27 22:04 编辑


作者: 金山    时间: 2017-1-27 21:55:40     标题: 年味丨年画,中国人“对神明的敬畏之心” 2017-01-27 05:59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17-1-27 22:05 编辑

  
中国人的年味——年画

  在中国民间,花花绿绿的年画就是年的象征,现在,也许有人说它的色彩俗气,但在以往,它却是中国新年里绝不可缺的“年味”,古时不贴年画的人家根本谈不上是在过年。如今,年画虽已走过漫长的时代,但它其实从不止于扮演一个喜庆的角色,它讲述着的是过去人们编织的种种美丽传说,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切美好祈愿,它是过去那个社会里,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部真相。
  
  年画,顾名思义,过年时贴的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卧室、客厅、窗前、门前、灶上……它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把年的热闹劲儿和盘托出。年画看着热闹喜庆,也满含人们对来年富贵、吉祥、平安的祈愿。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多是木刻年画,是木板水印,先在宣纸上画稿,而后在木板上刻版,后经人工彩印复制而成,因此最能以朴拙鲜明表达热闹的年味。中国木版年画,最早源于开封。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彼时以汴京150万人口的容量,不但市井皆印卖门神画,连宫廷之内也设有年画作坊。当年木版年画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
  
  文人画讲究意境,年画更多的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因此年画多以朴实为本,不涂脂粉,人物也全无媚态,颜色浓重,有生活味儿。年画艺人有句歌:“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年画色彩往往鲜艳、刺激,给人一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喜庆和兴奋。
  
  花花绿绿的年画,正如它看起来那样,满是温暖的生活故事。男耕女织、美妇小儿、老者少年的日常,花红柳绿、人丁家畜、五谷丰登的景致,连年有余、发财还家、衣锦还乡的希冀,金榜题名、日进斗金、身体康泰的祝愿等等都常出现在年画里。
  
  木版年画,南北皆有,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如今,我们满目可见的是机器印刷的精美画册,比起它们,“粗糙”的木版年画看似不值得留恋。然而过去的人们心中往往住着神明,他们相信自己真诚绘制的“神灵”才能有“化解困苦,保佑众人”的力量。而当我们手拿一张无比精美的机器印刷品,怎么看,那股神秘的神明气息却寻不到一丝踪迹。
  
  人们常说年味变淡了,也许这正是因为我们怀念过去人们所拥有的有信仰的“节日”,而不只是在外面的餐馆草草解决一顿年夜饭。我们应该知道年画背后的美丽传说,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传统有所交代。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深信那些仍散落在偏远山村屋子角落里的年画,都在提醒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的那颗,“对神明的敬畏之心”。
  
  中国“四大年画”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绵竹年画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桃花坞年
  江苏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有两大特别之处,一因挨着北京,人们要给皇家和贵族送杨柳青年画,所以年画色彩极其大气美观;二因离天津近,它的年画中多了大城市的精细,半绘半画,半印半绘,竟神似国画。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家埠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其田神、仓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对丰年的祈盼,对于研究汉族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参考书目为《中国民间年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